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940年某史学著作的目录摘编、序言摘编。

目录摘编

第1编“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封建帝国之创兴 西周兴亡”
第2编“军国斗争之新局面 战国始末”“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先秦诸子”
第3编“大一统政府之创建 秦代兴亡及汉室初起”“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士族之新地位 东汉门第之兴起”
第4编“长江流域之新园地   东晋南渡”“变相的封建势力 魏晋南北朝之门第”“宗教思想之弥漫   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第5编“新的统一圣运下之政治机构”“新的统一圣运下之社会情态”
第6编“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   庆历熙宁之变法”
第7编“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   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第8编“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   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   清中叶以下之变乱”“除旧与开新”

序言摘编


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1)材料反映了作者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2)材料内容对我们了解这部著作在当时的作用有哪些帮助?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3-12-04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38~1941年,国民党政府先后与美国签订了《桐油借款》《华锡借款》《鸨砂借款》《金属借款》等合同。这一时期向美国出售的桐油、锡矿、鸨砂等产品“较以前增多,货价亦较高”,同时也进口美国工农业产品。这些商贸条约的签订(     
A.说明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权益B.利于增强抗战物质基础
C.导致了国内工业发展难以为继D.违背了当时的经济规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43年,国共双方进行了一场“谁救中国”论战,针对蒋介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论调,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的曹火星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并很快传唱到各地。这场论战(     
A.影响了广大民众政治倾向B.给中国的抗战指明了方向
C.导致了国共关系走向破裂D.巩固了中共抗战主导地位
2023-11-29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940年张乐平画的一组抗战漫画。这反映出(     
A.日寇侵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B.国共合作抗战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C.敌后军民合力打退了日寇的疯狂进攻D.日本法西斯被中国军民彻底打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基本全面关闭交易所,通过银行发行国内公债(如表展示了部分公债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公债的发行(     
债券名称发行定额实销额担保品用途利率
民国二十六年救国公债5亿元22250万元由国库税项为担保救国费用年息4厘
民国三十年粮食库券谷7133636石;麦2066766石谷6762252市石:麦598451石以四赋征收实物粮食为担保供应军粮、调剂民食、为收购粮食支付代价之用年息5厘
民国三十二年粮食库券谷2313万市石;麦2313万市石谷13787234市石;麦2514327市石以四赋征收实物粮食为担保供应军粮、调剂民食、为收购粮食支付代价之用年息5厘
A.是通货膨胀现象加剧的直接原因B.利于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控
C.推动了债券金融行业的资金运转D.致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
2023-11-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史学界关于边疆史地的研究形成热潮。据统计,仅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就达到180种之多。这一时期的边疆史地研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的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史学研究热潮(     
A.使历史研究出现新领域B.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C.顺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D.实现了边疆史地知识的普及
2023-10-28更新 | 149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8年4月初,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规定战时经济以军事为中心,政府管理进出口货物,实施物品平价制度;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明确供应前方作战物资是当前生产事业的第一任务。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规定抗战时期实施“统制经济”。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官僚资本主义日益膨胀B.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C.国民政府坚持持久防御作战D.日本开始推行全面侵华战略
8 . 人口变化与人口迁徙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春秋后期,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民族大迁移大融合时期,在北起辽东,南达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里,华夏族(注: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是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和一些少数民族通过长期战争,兼并和融合,迁移和交往,有了日益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关系,交错混居通婚现象非常普遍,逐渐融合成一个稳固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

——摘编自沈益民、童乘珠《中国人口迁移》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5个大型城市和63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工商企业。七七事变后的短短数年中,全国城乡共有1425万人迁往西部后方,桂   林、贵阳、宜宾等城市人口也成倍增加。随着政治中心移往西南, ……各类内迁的民营、国营和军工企业约上千家,大量的企业家、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也随之内迁。这对于大后方的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内迁高校多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其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而成的_______已发展为5个学院26个系、350多名教师、3277多名学生的大学。它的教授可谓集一时之选。日后师生人才辈出。

——摘编自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迁移、融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2)完成材料二划横线处的填空。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人口、工商企业、学校大规模内迁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内迁的影响。
9 . 下图是1942年徐肖冰拍摄的八路军在延安开荒生产的场景。当时的开荒生产(     
A.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B.推动了土地革命顺利开展
C.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 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 步坚强起来了。”这表明(     
A.人民群众拥护中共的抗日政策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入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D.敌后战场已成为主要抗日战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