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战役的发起者是(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
◆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
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A.东北抗日联军B.八路军
C.新四军D.中国远征军
2023-09-16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六)历史试题
2 . 历史叙述包含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其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①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②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④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A.①B.②C.③D.④
3 . 1938年10月24日起,截止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多万人,货物100多万吨,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教育资源,人民群众从武汉的撤离被称之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事件(     
A.决定了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走向B.是国共两党团结努力铸就的奇迹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为接下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023-04-08更新 | 622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中是1941年晋冀豫边区的涉县、林县和磁武等县的25个村庄选出的村代表人数及比例。这一选举结果(        
成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
村代表人数6 人53 人96 人126 人
占村民总数的比例2.3%18.8%34.1%44.8%

A.有利于团结抗日力量B.促使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
C.减轻了农村封建剥削D.推动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2023-04-07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
汉朝多使之入居塞内,唐朝则仍留之于塞
外,而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去管理他。所
以唐朝所征服的异族虽多,未曾引起像五
胡内迁一般的杂居内地的异族之患。然环
伺塞外的异族既多,当其种类昌炽,而中
国政治力量减退时,就不免有被其侵入的
危险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前期处理边疆各族关系的措施。简要评价唐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中华民族形成虽然很早,但自我意识十分淡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逐渐形成的。1902年,梁启超率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五族共和” “五族平等” 得到广泛传播。到五四运动前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自决”思潮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和使用“中华民族”概念。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观念得到全国各民族的人民普遍认同,并成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之共同称谓。

——摘编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基本内涵。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3-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8年,丰子恺写道:“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据此可知,抗战歌曲(     
A.宣传了“三三制”原则B.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C.强化了民众的民族认同D.标志着全面抗战局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军民把军事训练与民间体育结合起来,开展田径、射击、越障碍、篮球、体操等比赛,并且120师“战斗篮球队”、抗大总校等多次与国民党军队竞技比赛。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曾引起国统区媒体的广泛报道。这说明,延安边区体育(     
A.扩大了国共合作的范围B.具有全面抗战的战略价值
C.推动了竞技体育生活化D.体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梦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被引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摘编自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复兴”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引用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在公众阅报处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注: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4月4日
A.局部抗战时期民众抗争B.台儿庄战役产生的影响
C.敌后战场儿童关心国事D.抗战胜利时民众的心态
2022-06-01更新 | 281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新育才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38年爆发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有学者认为,虽然最后武汉还是失守了,但是中国军队却在战略层面成为了真正的胜利者。这里的“胜利”体现在
A.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B.重创日本军队并赢得了最后胜利
C.以空间换时间将日本拖入持久战D.有力配合了中共发动的百团大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