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分别是国民党、共产党的机关报。下面是《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概括

《中央日报 》大约30篇。毛泽东抵渝前,抓住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进行大力报道, 如《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毛泽东抵渝 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 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华日报 》不下60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如《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 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 的活动这三方面。如《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注:漫画上方是由喜庆的灯笼组成的“双十"字样,灯笼上写着“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等字样。漫画下方的人物,一手拿着笔、尺和圆规,一手拿着镰刀、锤子和铲。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赏析如图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时间主要经过
五四
运动
1919年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三千多名学生的爱国行动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一二·九
运动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引发了全国性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五二○
运动
1947年5000多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反动当局镇压;同日,北平7000余名学生也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示威大游行。学生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四一
惨案
1949年南京中央大学等11所大专院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员工6000余人举行大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遭镇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国民卷)》等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为以下十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些经验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是历史规律的昭示。

——摘编自《全面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党的奋斗经验中的一点或几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血缘宗族之所以没有解体,也是当时的政治需要。国家私有、严重利益倾斜的政治体制使独裁者一个人无法控制全国。为了维持其既得利益,最高统治者号召同宗亲戚们在祖宗的旗帜下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力量较大的利益集团,以对抗一盘千百万散沙的民众。血缘宗族成员容易联合起来为特殊利益而战的行为倾向与统治者维持既得利益的需要合拍,他们千方百计地发展、壮大本系的血缘宗族,使他们不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解体,甚至到了后来的汉朝、唐朝、明朝时依然存在。

——陈忠云《古代东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形成原因的考查》

材料二 旧社会中国农村有强大的宗族势力,往往在宗族共有名义下拥有大量族田,其中大公堂一般由族长管理,小公堂一般由农民自己轮流管理,而祠堂则是宗族的标志,是全族立法、司法、行政的机关。除地主土地外,土改中被没收最多的就是由地主乡绅管理的族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祠堂等得由当地政府管理,并充为公用。因为祠堂依然安放着祖宗神牌,曾出现因祠堂拟改做仓库引发群众闹事案件。土改中通过引苦”“诉苦”“论苦,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分清宗族内阶级界限,但最初诉苦指向是停留在生存伦理层面。农会成立后,通过相关组织规则规定:“农民协会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农会的迅速发展实现了乡村权力的转移,但领导农会的展贫农们往往“过于老实,自己没有主张,容易被人掌握,做落后群众的俘虏”。

——摘编自何朝银《土地改革与义序宗族乡村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血缘宗族没有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血亲组织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土地改革中瓦解宗族势力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3-11-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将土地所有权思想具体阐释为“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土地现有地价归地主所有,此后因社会经济发展之“增价”则归于国家。在1919年“双十节”的演讲中,他提出要防止私人垄断以及资本专制。在他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地主垄断土地以及土地价格上涨的收益,以致形成资本集中与社会的贫富悬隔,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由此产生。1924年,孙中山在《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革命》的演讲中指出,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如果这一群体不能觉悟起来促成三民主义的实行,“就是我们的革命一时成了功,还不能说是彻底”。

材料二   194821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由“中国土地改革协会”起草的《土地改革方案》,指出,“土地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耕者有其田,所以全国农耕土地,应自即日起,一律归现耕农民所有”。“协会”领导人萧铮指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待农村经济复苏之后,再逐步实行大农场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学桃《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

材料三   19465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的地区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思想内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当时制定土地政策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进步之处。
2023-11-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共土地政策】

材料一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就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地开展起来。在三年多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农民政治、经济上的翻身,迅速分清了国共两党和两个政权的优劣,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他们拥护共产党,纷纷参加红军,慰劳红军,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材料二   1947年6月至8月,人民解放军渐次转入战略进攻和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正如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从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三分之二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为了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进一步发展,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改革,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革命和1947年土地改革的相同之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9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军事限共”,并开始制造事端。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包围中,中共为了克服重重困难,巩固边区和鼓励各阶层人民抗战,提出了若干抗战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即为“三三制”。“三三制”政权的特点表现在人员分配方面,规定了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以及中间派分别占三分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

——摘编自杨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他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他还提出了要由下而上地展开整党工作,要把党的正确制度、正确作风建立起来,提升党的形象和改变党的面貌,重点是净化基层党组织。他还发现“有些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形同虚设”,这一现象对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危害最大。在反奸清算的斗争中,他认为对人民并无好处且为广大群众所极端痛恨的恶霸分子应该予以严厉惩处,这样才能为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扫清障碍,建立良好的民主秩序。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指出必须坚持贫雇农团的领导,这样才能赋予广大的贫农雇农以政治经济权利。

——摘编自赵新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村基层民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村基层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2023-10-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精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一)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各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国的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和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年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胜利成果。
2023-09-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19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9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军事限共”,并开始制造事端。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包围中,中共为了克服重重困难,巩固边区和鼓励各阶层人民抗战,提出了若干抗战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即为“三三制”。“三三制”政权的特点表现在人员分配方面,规定了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以及中间派分别占三分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

——摘编自杨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基层民主建设研究》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他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他还提出了要由下而上地展开整党工作,要把党的正确制度、正确作风建立起来,提升党的形象和改变党的面貌,重点是净化基层党组织。他还发现“有些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形同虚设”,这一现象对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危害最大。在反奸清算的斗争中,他认为对人民并无好处且为广大群众所极端痛恨的恶霸分子应该予以严厉惩处,这样才能为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扫清障碍,建立良好的民主秩序。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指出必须坚持贫雇农团的领导,这样才能赋予广大的贫农雇农以政治经济权利。

——摘编自赵新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村基层民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村基层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全面抗战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