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二十六届联大D.雅尔塔会议
2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教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C.独立自主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历史的新的起点。这次会议的议题之一是
A.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B.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讨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问题D.讨论亚非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
5 . 一位外交官曾说,这次会议之所以能自始至终贯穿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让世界相信撇开中国就谈不上亚洲和平和世界繁荣,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周总理的卓越的外交战略和政治才干。“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日本东京B.印度尼西亚万隆
C.瑞士日内瓦D.美国旧金山
6 . 随着冷战在欧洲展开并向东亚地区扩展,在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不愿意依附于两极格局任何一方的中间政治力量。这股力量第一次独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召开B.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不结盟运动兴起D.中国重返联合国
7 .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开罗会议D.第26届联大
8 . 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10 . 1955年新中国参加了亚非国际会议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B.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的削弱D.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与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