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美国政府派遣军事观察组到达延安。延安举行了热烈的庆祝会。《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中国不但在战时要求国际反法西斯的团结,以求得民族的独立,而且在战后也要求国际的和平合作,以推进国家的建设。”

1945年11月28日的《中央关于对美蒋斗争策略的指示》指出:“我们目前在以对蒋斗争为中心时……另一方面有时(甚至只是形式上的)也可中立美国,以减少我们一时或某一种程度的困难。”

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现在对于美国政府政策的帝国主义性质是没有怀疑的了。”1946年11月蒋政府与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至此,中共已彻底地认识了美国的全球利益与中国革命是不相容的,断了与美合作的念头,并采取了反蒋必须反美的政策。

——摘编自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4—1946年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及采取的外交政策。
2020-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I卷)
2 . 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
2020-11-18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 . 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典前夕,赫鲁晓夫决定在141项援华工程的基础上再增加15项,并提升技术含量。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这些援华工程
A.根源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B.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D.促进了中苏之间长期的友好合作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与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这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简述这一原则实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认识。
6 . 1958年,中国驻挪威大使徐以新的夫人陆红抵达奥斯陆后,从9月12日到10月20日,通过家庭拜访、私人宴会等方式与30多位挪威政要、社会名流以及驻挪威的外国使团成员建立联系。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外交工作
A.具有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B.凸显革命外交的特点
C.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D.主要目的是加强沟通
2020-11-12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0年初,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一认识(  )
A.否定了“一边倒”方针B.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8 . 1960年,中法间贸易额为5991万美元,1965年达12092万美元。同期,中国与意大利的贸易额也从4565万美元增加至8573万美元。这表明当时我国
A.意识形态外交有所淡化B.对外贸易出现蓬勃发展态势
C.全方位的外交卓有成效D.与西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
9 . 如图是1951年的宣传画。对此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解放战争时期美军进行细菌战B.冷战时期美国向世界传播病毒
C.“一边倒”政策下的中美对抗D.“文革”中刻意丑化美国形象
2020-10-20更新 | 42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大变革需要有稳定的秩序,力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睦的周边环境;坚持独立自主、排除任何外来干预,以便集中力量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

材料: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变化一览表(部分)

时间外交方针、政策主要内容
1949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1955“求同存异”方针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亚非国家求同和团结,中国在坚守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亚非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70年代一条线、大片为对付苏联,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是反霸的主力;第二世界(发达国家)是争取和联合的力量;在反对美苏争霸时,为了集中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美国成为一支可以利用乃至联合的力量。
1982对外开放、不结盟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对于一切国际问题,中国将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