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3 道试题
1 . 1952年9月,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回顾:“三年来,我在平等、《向新中国途程迈进》互利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对外贸易关系。我们已经由历史上长期入超的国家.转变成为进口和出口平衡的国家,战胜了美帝国主义者对我们国家的禁运和封锁。”据此判断,这“三年”我国
A.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始终执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作为大国步入了国际舞台D.外交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2020-08-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1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1948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英国承认新中国在当时对中英两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三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0-08-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一边倒”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这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这表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是基于
A.中苏意识形态的一致B.美苏冷战的影响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国家利益的考虑
4 .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途经东单牌楼时被击毙。1901年,中国政府派专使赴德国就克林德一事致歉,并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1918年11月,北京人将此改为“公理战胜碑”,并迁至中央公园;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决定将其改为“保卫和平碑”。对与此相关的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历史文物的名称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
B.克林德被击毙于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改名“公理战胜碑”后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被以“公理”对待
D.“保卫和平碑”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 . 针对西方对华的封锁,中国政府于1952年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英、法、德及亚非多国建立了民间贸易联系,与意、奥等国相互设立了商务代 表处。这一组织的活动
A.标志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形成B.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C.瓦解了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体现
6 . 1992年,《人民日报》提到:“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绝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同样我们绝不容许别的国家将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中国。'‘这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
A.坚持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界限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受冷战局势与强权政治影响D.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
2020-08-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毛主席先后任命了14位大使作为新中国首批驻外使节,从去向看8位被派往中立国和印尼、巴基斯坦等第三世界国家,从出身看有9人原是军事将领。这表明当时外交
A.一边倒方针B.受制于国际形势
C.意识形态色彩较浓D.服务于军事斗争
8 . 1949年12月,毛泽东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时候,电告中共中央:“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的观点出发,苏联当然是第一位,但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美等国做生意,其范围和数量要有一个大概的计算。”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实行无敌国外交政策
9 . 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同苏联会议主席、外长维辛斯基经过多次谈判,签订了《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规定:贷款3亿美元,年利率1%,自1950年1月1日起5年内分期以机器设备与器材交付,中国以原料、茶、现金、美元等付还贷款与利息,以10年为付还期。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当时的中国
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实行“一边倒"外交策略
C.发展经济巩固政权的需婴D.与苏联意识形态基本一致
10 . 1952年,我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从侧面体现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一边倒”D.“求同存异”
2020-07-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合格性)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