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60年宣传画《抗灾力强更快地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画中一位姑娘扶着一捆谷物,身后小伙子在喷洒农药,远处是一座大型水利设施。由此可知
A.科学生产得到重视B.“左”倾错误抬头
C.国民经济迅速回升D.包产到户开始盛行
2 .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仅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这说明新中国
A.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文化工作报酬优渥
C.淡化科学领域意识形态D.建设人才资源充足
2020-09-06更新 | 1223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3 .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B.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期,秦蜀守李冰在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时候,考虑这项工程所要发挥的功能依次是防洪、航运和灌溉。创建期的都江堰,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互相影响的水利系统。两宋时期,拥有分水、导流、引水和溢洪排沙综合功能的工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都江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都江堰的管理也更加完善,不仅形成了稽查、水政和工程三个互相制约的管理体系,而且都江堰还成为国家水利工程,朝廷派出御史领提举官,到灌区巡视,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岁修工程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地方上则设置各级官员共同负责灌区的水政和都江堰工程的管理及岁修活动。成熟期的都江堰内江灌区共分出4条干渠,灌溉面积超过200万亩。

——摘编自曹玲玲《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

材料二   “大跃进”后期最有名的水利工程是河南省林县的红旗渠。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经10年奋战,于1969年7月完工。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有81位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加上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长约1500公里;10年间,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尽管林州人民为此工程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且自90年代以来,出现水源不足,渠道老化等问题,但运行30年间,解决了全县严重干旱的问题;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

——摘编自李克军《如何评价“大跃进”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都江堰建设为例,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旗渠的修建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5 . 美中关系解冻后,中国政府表示会继续加强对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但是越中关系却由长久以来的“同志加兄弟”变成“对手加敌人”。这反映了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正式形成B.美国企图继续渗透越南境内
C.两极格局的对峙中苏联处于攻势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
2020-05-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内容为新中国某段时期中国农村地区流行的标语
①1949-1952年:“勤劳致富、劳动光荣”
②l953-1956年:“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③1958-1960年:“争上游,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④1959-1961年:“吃饱肚子尚为先”
⑤1962 1965年:“千变万变不如一变(包产到户)”
从内容中反映出广大农民(       )
A.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B.坚决拥护社会转型时期的农业政策
C.对建设社会主义曲折性的清晰认识D.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建设的积极信念
7 . 新中国初期,综合性大学被削减,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有数据表明,至1960年时,中国的二十五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90%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同期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材料表明新中国初期(       )
A.高等教育制度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B.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C.“左”倾错误迅速蔓延至教育领域D.文化教育事业远远落后于美国

8 . 材料 梁思礼出生在一个“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家庭。他说自己从父亲梁启超邢里继承下来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1941年,梁思礼怀着“工业敕国”的理想赴美求学,希望“学一门工业技术”,“为中国的建设出力"。1949年,他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后,拒绝了著名无线电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50年代末,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圆航天事业。80年代初,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倡导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发展起到很大作用。退居二线后,粱思礼站上讲台,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当代中国国情与青年历史责任》课程,讲授《中国航天精神和素质教育》,将航天的火种传给了下一代中国人。

——摘编自刘博智《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思礼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思礼成为“共和国脊梁"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9 . 下表为1972年、1975年中美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从中美贸易变化中可推知
时间中国出口中国进口
19723260
1975156304

A.《中美商约》促进中美贸易发展B.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C.中美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D.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等国的外交政策
2020-05-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农民诗人匡荣归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句诗体现了该时期
A.“左”倾错误对文艺的压制B.农民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C.“双百方针”推动文化繁荣D.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特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