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2019-01-30更新 | 1858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019-01-30更新 | 2873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余江一中高一下期期中零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反右运动,盛行于十年动乱时期.并曾于1975年写入宪法,在1980年被断然取消。材料反映了党和政府
A.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B.对民主法制认识的理性回归
C.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
4 .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节选

材料二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三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的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1972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材料四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美国政府已在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由于美国的301调查为单方认定结果,且这一措施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严重侵犯中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享有的合法权益,威胁中方经济利益和安全,所以中国政府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关系的变化对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段时间,央视新闻持续报道“三线建设”,再次引发大众对“三线建设”的关注。“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据此判断“三线建设”的主要是因为
A.国际局势日趋紧张B.城市粮食供应不足C.“八字方针”的实施D.研制原子弹的需要
2018-04-04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伦敦《工人日报》社论指出:中国的事情“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德国柏林苏占区电台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布已引起了国际政界的极大注意。”这些新闻报道反映了
A.西欧已经脱离了美国的控制
B.部分外国媒体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方国家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英国和德国都受到了苏联的影响
7 . 下表中的四组经济数据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对这些不同年份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
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163.42195.05194.53304.77
棉花(单位:百万吨)1.301.642.092.16
原油(单位:百万吨)0.141.4611.31104.05
钢(单位:百万吨)1.355.3512.2331.78

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
C.“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
8 . 对于“大跃进”,苏联开始热情支持和赞扬,后来逐渐冷静下来。对于人民公社,苏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怀疑的态度,并一直保持沉默。由于担心中国的做法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苏共二十一大间接地对中共提出批评。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苏联反对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苏联不希望斯大林模式弊端再次在中国上演
C.苏联担心中国名为“超英赶美”实为赶超苏联
D.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大大刺激了苏联
2017-05-20更新 | 59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这不能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
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
C.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失误
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