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经济发展B.调整国家工业布局
C.完善经济发展链条D.应对国际紧张局势
2023-08-19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上饶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图。下列对图中反映的变化趋势分析正确的是(     

A.两国建交后贸易开始增长B.体现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
C.得益于大国关系发展变化D.中国改革开放是主要因素
2023-06-20更新 | 33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一副宣传画,这一作品反映的事件(     

A.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B.指导方针是备荒、备战、为了现代化
C.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D.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战略布局考虑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遏制,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政治包围,直至发动联合武装干涉。但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欧各国迫切需要苏俄这一广阔的市场。1921年3月,英国首先同苏俄签订贸易协定。1921年4月,列宁提出,“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和托拉斯之间的相互敌视,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1922年4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欧洲国家经济会议上,苏俄首次同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代表接触,但未达成任何协议。苏俄代表在会外与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两国同意在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企图。到1922年底,与苏俄订立贸易协定的已有十一个国家。

——摘编自任众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对其封锁包围的原因以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5 . 1960年红旗渠工程正式启动。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历时近十年,结束了河南林县十年九早、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红旗渠的开凿反映了我国当时(     
A.农村经济工作调整已取得成效B.“左”倾指导思想得以纠正
C.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建设热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大
2023-05-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2年我国物价指数达到152.6%。中共中央做出了“急需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的决定”,规定粮食、棉花、肥皂、火柴等十八类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定量平价供应,在定量以外确定若干种高价商品,以三十亿元的商品回笼了近一百亿元的货币,迅速实现了物价的稳定。材料说明(     
A.指令性政策仍在发挥主要作用B.计划分配体制由此逐步得到改变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得以肯定
2023-05-14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1956年,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参加上海重工业局组织的劳动竞赛。该厂模子车间组长为了赶先进,在评比过程中改进了冲眼位开关,使弹簧圈模子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提高了49倍。当年他也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奖章。这说明(     
A.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创造精神B.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C.工商业改造调动了工人积极性D.国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0年底,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在倡导和推动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于敏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及设计,领导工作组废寝忘食地计算,从一张白纸开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于敏隐姓埋名,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工作中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82年于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12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选自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敏20世纪60年代投身核武器研究工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先进事迹中所体现时代精神品质。
2023-04-2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安徽省某中学从1961年6月起,开始教师整编,精简下放了14名教师,认真办好校办农场,利用师生在农场生产的大量蔬菜、山芋、油料、粮食等农副产品,以补助师生食堂。这(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出国家对劳育重视
C.呼应了国家教育方面政策的调整D.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23-04-10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江西卷)(15+4模式)-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 . 1964年下半年开始,辽宁省的很多企业出现了人员调动、技术援助或整体搬迁的现象,如沈阳东北制药六厂的麻醉药品车间和人员,迁往宁夏中卫县,利用一个下马的铁厂作为厂址进行生产;抚顺铝厂的纯硅车间和人员,迁到贵州都匀,建设成贵州纯硅厂,为机械工业提供纯硅原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说明了辽宁向全国各地援助B.实现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
C.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D.有利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023-03-18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