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如表是美国《时代周刊》时面信息的节选,阅读下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封面封面主题艺术符号构成封面综合评价
1950RED CHINA'S MAO
New war,old warlord(War in Asia)
1.毛泽东形象
2.红色妈蚱群
负面
1972Nixon's China Odysey1.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
2.周恩来与尼克松会面
3.中国歌舞表演
4.尼克松游长城
正面
1983Baishing Mao's Ghont1.邓小平形象
2.毛泽东轮廓
3.山川、河流、云彩
4.工业化城镇
中立
20031.SARS NATION
How this epidemic is transorming China ?
2.Why the virus spreads China's Cover-up?
How scared should you be?
左图
1.印有肺部阴影的中国国旗
2.白色色块背景
右图
1.戴口罩的西方女性
2.“关于非典真相”的英文字符
负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3-07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处境十分艰难,撮开经济形势,单说政治生态就恶劣异常,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敌视,再是后来与苏联的化友为敌,战争阴云常年笼平着中国大地。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空中升腾的巨大蘑菇云,震撼了整个世界;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空中传来清晰的“东方红”乐曲,它是如此悦耳动听,整个中国都在聆听,整个世界也一定在静听。

——摘编自潘志华《中国科技走向辉煌》

材料二 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有了长足进步,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因素共同推动所致。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典型代表。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神舟飞船”计划的成功,就如同20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工程一样,引起全世界的注视,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它的经济效应将不断放大。

——摘编自冯留建《中国科技软实力的发展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70年代与新时期我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不同影响。

4 . 材料   尼克松,美国第34任副总统及第37任总统。执政期间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接触,于1972年实现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20世纪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苏联在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上领头超前……不管乐见与否,尼克松也了解到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性已不如以往。如今美国必须面对自己的相对衰退,以及自信满满的新兴大国崛起。再者.共产主义的铜墙铁壁开始出现松动,中苏关系之间出现嫌隙。而对于中国建国20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包括美国都是承认的。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尼克松认为拒绝与亚洲大国,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交往,是没有道理的。1972年的尼克松中国行,使得长期敌视的中美两国关系开始“破冰”。在尼克松暮年时期,依然坚称开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门,乃是他从事公职生涯以来的巅峰创举。尼克松认为,中美关系的改善不仅能遏制苏联力量的扩张,同时缔造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稳定及和平

——摘编自玛格雷特·麦克米兰《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改变世界的一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尼克松访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访华的影响。
5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这是全国工作着力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与1960年的“八字”方针相比,两者提出的相似背景是
A.“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B.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左”倾错误得到有效抑制
2019-08-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绵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2019-02-26更新 | 150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1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7 . 历史中邓小平曾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这次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C.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开始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
9 . 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人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部分方志中的典型公园记载分析

区域园名建设历程地点开放性及公共游赏记载
苏州南园在五代私家园林基础上改建罗城胥门旁定期开放
每春纵士女游观
宁波月湖1056-1063年郡守钱公辅始辟为公园罗城西隅全开放
州人胜赏之地
福州瓯冶池1071年郡守程师孟始创罗城东南隅全开放
州人士女,朝夕不绝,遂为胜概
绍兴西园1036年郡守蒋堂始建在子城后侧的卧龙山,紧邻府署二月二日始开西园,纵郡人游观,谓之开龙口,府帅领客观竞渡

——毛华松《论中国古代公园的形成——兼论宋代城市公园发展》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山公园遍布全国各地,具有民族主义象征意义的“中山”符号渗透于公园空间。上海人陈滨伯建议在沪建中山公园的意见书提出,既是为纪念孙中山,中山公园一定要“建诸华界,即吾人所谓国土……费用不稍借重外资,庶符先生生前独立不依之精神,而扫近代假借外力之恶习”。

——陈蕴茜《日常生活中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城市公园的建设学习模仿苏联模式,继承和修缮了存留的近代公园,将部分私园辟为公园。这些公园面向所有阶层的人群,扭转了近代以来公园只为特权阶层服务的局面。

——金云峰《中国近代城市公园休闲游憩功能的形成发展与当代保护更新》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公园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山公园遍布全国各地的历史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述新中国城市公园建设。
2024-07-08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