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史料一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两国的设想并不相同。斯大林希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

史料二 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极端反感”的原因。为了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新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了哪些努力?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为什么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2 .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积极介入越南战争,为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大米等物资援助,还派遣了一些军事技术人员前往协助。中国的这些行动(     
A.推动对外全新局面的形成B.促使外交关系突破了僵局
C.加快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培源(19021993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书香门第。1924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学习,1927年在美国攻读研究生,做相对论方面的研究。他把严格的谐和条件作为一个物理条件添加进引力场方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39年,他证实了在均匀性或各项同性的条件下,可以将过去常用的宇宙度规简化,并使求解问题大大简化。他从事湍流研究是从1938年开始的,他将主要精力放在湍流上,并提出了两种求解湍流运动的方法。后各国不少人沿用他的方法进行开拓,形成了“湍流模式理论”流派。他在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培养众多的科学人才方面也成绩卓著,曾数十次代表中国科学技术界出席国际会议或率团商谈科技人员交流培养和国际科学合作事宜,对发展国际科学合作、推进国际学术交流、维护和宣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外交政策和原则立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宝贵的贡献。周培源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曾兼任过许多重要社会职务。在他90岁的时候曾说:“我今已年近90,社会工作很多,但我还想多做一点事”。

——摘编自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周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培源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培源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3-09-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A.人民政权的巩固B.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5 . 1954年,中国人民银行出版发行了一幅宣传画,号召:每人储蓄一元,可建设有10万纱锭的纺纱厂9家,可修铁路1000公里。这一宣传服务于(     
A.恢复国民经济B.抗美援朝战争
C.工业发展战略D.国家三线建设
6 . 1951年5月,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对旧有戏曲中一切好的剧目都应作为民族传统节目加以肯定,对旧有戏曲中颠倒或歪曲历史事实,丑化与侮辱劳动人民的东西应坚决加以修改。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人民文化需求B.大力弘扬传统戏曲文化
C.改革旧有文化事业D.构建新社会的文化认同
7 . 1956年后,国内高校和党校广泛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课程;1960年,中央编译局组建了国际共运史资料室;中国人民大学编写了我国最早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许多西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的著作也得以出版。这些举措旨在(     
A.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B.声援欧美的工人运动
C.巩固新型国家意识形态D.践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8 . 1965年高教部直属高校内迁一览表据上表可知高教部直属高校内迁(     
迁出高校专业迁入地
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等四川绵阳
华东化工学院放射化工、稀有元素、石油天然气等四川自贡
北京大学无线电、雷达、物理等陕西汉中
南京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湖南常德
A.巩固了经济调整成果B.实现了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
C.适应了国际形势变化D.源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9 . 下表为我国1952—1964年轻重工业生产指数变动情况,表中的数据反映了(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
轻工业65553452
重工业35456648
A.“八字方针”提出后工业朝良性发展
B.“一五”计划使得消费指数有所上升
C.工业建设一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大跃进使得重工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
2023-09-01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停刊于1926年7月,它经历了由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3)的启蒙刊物向中因共产党党刊(1923~1926)的转变。《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始终肩负着中国思想解放的时代使命。《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带进中国人的视线,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宣传平台。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中共二大之后,《析青年》改组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出版季刊(1923.6~1924.12)。这一时期《新青年》的文章更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后因国内外形势复杂,杂志不能如期出版,于1926年7月终刊。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包括党内的一些党员以及社会上一些群众在内的小部分群体,对于马克思主义并不十分了解。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批评、讨论活动在《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上展开。报刊所组织的学术讨论活动正好给了大众一个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吸收和采纳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利于广大人民共同进步。报刊对还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消除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术讨论的过程中,报刊把马克思主义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各层次、各领域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被普及。

——摘编自张海丽《新中国成立初期报刊发行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相较于近代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