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如图为我国1949年、1952年和1957年的钢产量,以及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钠当年钢产量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了(     
A.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B.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经济建设出现了“右”倾错误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
2 . 从1958年到1983年,人民公社行使过去乡镇人民政府的职权,公社干部成为国家干部。在实践中,人民公社逐渐形成三级体制: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大队长、副大队长、保管员、出纳员等;大队下辖生产队,设立队务委员会。由此可见,人民公社体制(     
A.巩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孕育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萌芽
C.具有政治与经济合一的特点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农业体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传统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礼记》中的很多篇对人们起床以及入睡时间、从早到晚不同阶段所应该从事的劳作类型及承担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示和阐述。自周代起,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在我国古代社会,一般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并且通过家训家风的形式将这种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

——摘编自杨玲《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影响》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教育的背景和影响。
2023-12-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中期以后,黄河、淮河流域水患频发。为此,明廷开始设立“总理河道”一职,全权负责黄淮事宜,各地文武官员均受其节制。明代河防所需费用主要是政府负担,也自地方民间摊派筹措,河工民夫多出自徭役,按地亩征发民夫。明代总河由朝廷直接委任,视其治河成效决定升迁去留。总河离任前,可以推荐一批熟悉河务、勤勉能干的官员,使之受到封赏或优先补缺升迁。最迟在明末就有了具体的河防失职官员处罚条例,崇祯年间的总河周鼎被流放,依据的就是“故决河条例”。

——摘编自《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等

材料二   1950年10月,《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明确了治理淮河的方针:“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为了统一治淮工程的领导,中央人民政府筹组治淮委员会,负责规划和领导淮河流域的水利工作。同年11月,第一期治淮工程正式开始。润河集分水闸是控制整个淮河干流洪水的关键,其所需要的钢铁闸门及机件,由上海140余家工厂制造并在一个半月内赶制完成。治淮工程遍及河南、皖北、苏北的48个县,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在1万人以上。这些工程在当年的抗洪排水中就发挥了一定作用。1951年11月,治淮第二期工程开工后,河南、安徽、江苏三地政府调集大量民工投入到淮河各处工地。治淮民工普遍开展了劳动竞赛运动,并在竞赛中改进施工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1952年7月,治淮工程基本完成。这些工程拦蓄的洪水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淮河流域连续获得丰收,淮河干支流的航运事业的发展也加强了物资交流。

——摘编自王瑞芳《从点到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淮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为构建黄淮河防管理体系而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功治理淮河的有利因素与意义。
2023-12-02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所示为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A.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B.农轻重的比例已渐趋平衡
C.国家经济重心已转向内地D.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2023-11-30更新 | 146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是1956年陈云提出的经济政策建议。这些建议(     
工商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
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A.吸取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B.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C.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框架D.促进了国家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
7 . 1972年,新中国于“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周恩来批示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办公室;次年,直属于国务院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它们成为国家环保局(后改组为生态环境部)的前身。这一进程说明,新中国(     
A.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D.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8 . 据统计,1957年,全国妇女先进工作者人数为10.2万人,1958年增加到28.1万人,1960年更是达到103.6万人,她们中的很多人都走向了基层领导岗位。这(     
A.表明妇女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B.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体现了社会习俗和生产关系的变革D.促进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
2023-11-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十年“文革”动乱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原本就落后的农业生产更加艰难。如表是1966年到1976年十年间我国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品情况,据表可知(     
年份消费品农村人均
1966年粮食(斤)373
1976年372
1966年植物油(斤)2.2
1976年2.0
1966年肥猪(斤)11.70
1976年11.57
A.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复杂性B.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
C.需要改变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需求
2023-11-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贵州·阶段练习
10 . 从1964年至1980年,国家在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当时,全国有380多个项目、14.5万人、3.8万台设备从沿海地区迁往三线地区,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一举措(     
A.提升了中国应对风险的能力B.开启了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
C.改变了西部工业落后的面貌D.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2023-11-26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