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谢家麟(1920-2016),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1955年,谢家麟留学回国,决心为我国加速器事业乃至高能物理研究“雪中送炭”。在谢家麟的建议下,中关村原子能所两侧建起了两座加速器楼,并优先分配优秀毕业生到此。他始终坚持“手脑并用”“实验创新”的技术路线。经过8年磨砺,谢家麟团队研制出了30兆电子伏电子直线加速器。改革开放后,政府决定建造新一代高能加速器,谢家麟被任命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总设计师。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成功,并实现了“一机两用”的目标,能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同时,还成为我国重要的同步辐射技术研究基地和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的重要基地。20世纪90年代初,谢家麟又领导建成了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为我国高能物理学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高文静《想吃馒头,先种麦子——谢家麟的实验物理学之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谢家麟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谢家麟取得成就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相关重要成果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科技立国
“向科学进军”
“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第二阶段:科技富国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
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等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重大产品、技术装备、科学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国制造”走遍世界。
第三阶段:科技强国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王贻芳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海斗号潜水器创造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众多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科技发展大跨越创新引领谱新篇》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75年”,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建立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1956年,党中央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发展科技事业,迅速建立完整的科研队伍、学科体系和科研布局,实施“两弹一星”工程等一大批科技攻关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杨冬权《科技发展“迭代更新、超越千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完成了一次次跨越,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高能加速器到量子通信,从合成人工牛胰岛素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航空、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发展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科学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逸铭《新中国30年的主要科技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得以奠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作用。
2024-06-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国家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材料二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部署,即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西部大开发实行国家可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西部大开发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赵立《“三线建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三线建设相比,西部大开发的不同,并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贤人之学,由教而人者也,人道也,人之所以得名,以其仁也”。因此之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那种“能自振拔而有为”“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的人。“人须气魄大,刚强有为底(的)人,方做得事成”。朱熹反对把学生培养成“乡愿”式的人物,即那这种只会奉承拍马,看权势者颜色行事的人,主张培养“狂捐”、性格耿直之士。朱熹认为“今人须先立个志趣始得,还当自家要做甚么人,是要苟简做个人。……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驾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三分文,如欧公(欧阳修)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摘编自黄于《晦庵朱先生状行》

材料二   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政府教育总长后不久,即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是根据清末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宗旨而加以修正,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其本质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两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蔡元培从哲学高度较深入地分析了自己对世界及人生的认识。“则所谓人生者,始合于世界进化之公例,而有真正之价值。”他反对君子时代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奴役受教育者以供其驱使的教育方针,认为教育应有其崇高的目的,教育应脱离政治的控制和宗教的影响。

——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他强调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关于智育,毛泽东同志也一直十分重视,早在1941年就对革命干部提出要能看能写,掌握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这是做好革命工作和学好革命理论的基础。在全国解放前夕,针对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即将来临的形势,毛泽东谆谆教导干部“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

——孙永生刘永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观的内涵并阐述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特征,并对这一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认识。
2024-06-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4—1980年,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1964—1970年为第一阶段,投资560多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8.5%。1964—1966年,以大西南为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在西南、西北三线地区安排了300多项大中型项目;1960—1970年,以豫西、鄂西、湘西为重点的中南三线建设迅速展开,多数项目于此时期投产或大体建成。1971—1980年为第二阶段,投资1402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6.4%,建立四川化工厂、泸州天然气化工厂、湖北省化肥厂等大型化工企业。国家在三线地区累计投资2052.68亿元,修建了10条铁路干线,建设了约2000个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基础设施,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汇集了50多万科技人才,初步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工业为核心、重工业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的战略后方基地。

----摘编自冯明、黄河《三线建设历史回眸》

材料二(下图)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开展三线建设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线建设的意义。
2024-06-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等

材料二   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工业内迁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工业内迁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2024-05-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毛泽东等人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的思想,在创办学校时规定本大学学友为破除文弱之习惯,……并求知识与劳力两阶级之接近,应注意劳动192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布《劳动法大纲》,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最低工资等。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劳动教育政策的重点是为促进工农业生产而服务,要求使受教育者成为劳动者,彰显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共同纲领》中,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鼓励学生从事生产劳动。1956年底,国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劳动成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尽的社会职责。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重申了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标。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劳动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结合。

——摘编自刘红梅翟小宁李森《党史百年历程中的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逻辑和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劳动教育在不同时期的时代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历史意义。
2024-05-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据统计,仅1953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余学校的工人也达到300多万,一些大型的工矿业还办起了职工夜大。当时上到国家级出版社,下到县乡扫盲学校,各地出版了很多种不同文化水平的“识字课本”。有面对工人的,也有面对农民的,还有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在运动中,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扫盲学校的教师每天从报纸上和《时事手册》上找些有关国家大事的文章念给学员听,农校还请农林局的人来讲农业技术课。各地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协助政府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如组织乡村抗旱大队、参加修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等。

——摘编自吴敏先、方海兴《论建国初期的工农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的意义。
2024-05-26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著述外文单行本发行排名前5的文章

编号篇名(撰写时间)外文种类首版年份版次数量
1949年-1976年)

《实践论》(1937年)501952104
2《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46194993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1957年)
34195780
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34195679
5《矛盾论》(1937年)35195278

——摘编自张放、严丹《毛泽东著述多语种版本的海外传播及利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并进行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思想的世界影响。
2024-05-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