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改革经济体制需要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官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据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面展开以后,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国家于1953年10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控制粮食资源,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取消农产品自由市场,禁止粮食自由买卖。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粮油等实现敞开供应,价格由市场决定,统购统销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据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和废止的原因。
2 . 据《长沙市志·第十一卷》记载,长沙市稻谷年总产量1949年为6.94亿公斤,1966年为10亿公斤,1978年为15亿公斤,1983年为2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1978-1983年长沙市稻谷年总产量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撤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以来,农村经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我国兼业农户形成并得以相当程度发展的时期。农户兼业的主要形式是兼营家庭手工业,其所从事的生产项目颇为多,产品多以为城乡市场提供日用品为主。其中,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棉布和棉纱、其次还有丝、麻布、第席、蒲席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广州府志)记载:广东东莞县西南乡间农家“田事之余”“则据莞为席,麦为笠,穿线为伞”。

——摘编自刘小京《略析明清时期的兼业农户》

材料二 从1985年开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开始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或者跑运输、当小商小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户已不再把改善生计寄希望于种粮、卖粮,而是寄希望于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因而粮食生产收入减少,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更多收入非粮食生产或非农产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民兼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不同,并说明新时期农户兼业的影响。
4 . 某资料记载了下面地名的变迁:
1960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
1983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
2001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5号。
根据这一记载,不能推断出该地区
A.经济体制的改变
B.所有制性质变化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城市化进程加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