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     
A.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B.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D.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1978年和2007年中国农业和城镇常住人口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一半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1956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国家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自从1978年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后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大热潮,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摘编自王定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语种不断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
194936.00195437.97195924.78
195037.00195532.60196020.86
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195237.00195734.03196237.01
195337.00195829.22196343.37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依据上表,绘制一幅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制图规范,须明示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材料三 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7 . 下图为1978—2014年我国四大区域人均GDP增长率(%) 。 四大区域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明(     

A.中西部经济总量超过东部B.区域协调发展效果显著
C.市场经济的活力逐渐减弱D.城乡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2023-12-19更新 | 21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是我国宏观政策的基本导向,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观察如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
A.改革开放推动了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增加农民收入
C.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
D.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2023-12-08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湖南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9 . 1978年年初,安徽部分农村通过产量来考核生产单位的生产绩效,并将核算单位缩小至生产作业组。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安徽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
C.农业生产市场化的趋势形成D.改革开放率先在安徽推广落实
2024-05-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经济中的周期变化并非是线性单调的趋势。如下图所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曲线有三个底部:1980年至1982年、1989年至1991年及1997年至2001年期间,都曾出现了短暂的触底反弹,重新高速增长。这一“触底反弹”根植于当时(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C.实行城市企业承包制改革D.逐步深化对经济体制的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