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0701日)


结合改革开放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际上,人口从1779年的2.75亿增加到1850年的4.3亿,只表示人口增,长了56.3%,而年增长率只有0.63%,这远低于现今许多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2%的年增长率,17411779年间的迅猛增长,或许可归结于乾隆朝时期总体有利的经济政治环境和长期的和平。此外,可耕地的增加及一些外来食品作物,如十六或十七世纪引进来自美洲的玉米、红薯和花生,也有助于人口的增长。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维多利亚时期人口增长的因素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2021-08-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3 .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当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我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说的“气候真的要变了”指的是
A.1976年粉碎四人帮宣告文革结束B.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即将转移
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D.1992年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 2015年1月1日,《人民日报》题为《为明天共筑长青基业》的元旦社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筑就长青基业的必由之路。回溯历史,题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元旦社论应刊发于
A.1949年B.1956年C.1979年D.1992年
5 .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之所以说改革开放是伟大革命是由于
A.彻底纠正了文革错误,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B.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D.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国际事务中影响巨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B.合作 改造 农业 生产先进
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D.开放 稳定 企业改革
2021-07-08更新 | 7549次组卷 | 7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
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
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
19852003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集体兴办乡镇企业带动农村全面进步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经济为主、以兴旺的家庭工业为主的市场性企业模式——“温州模式”,还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珠江模式”。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1.12亿人,比上年新增就业600万人,超过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的总和,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1992年年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企业365家,1993年超过400家。全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000℃元,约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

——摘编自齐鹏飞、杨风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特点并分析不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8 .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21-06-12更新 | 181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9 .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这
A.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B.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C.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2021-06-10更新 | 458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