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因。

——《尉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根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对应的我国古代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2023-11-0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2-11-17更新 | 957次组卷 | 57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80年,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农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这表明
A.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做出调整B.土地所有制结构已经被突破
C.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出现变化D.农民率先开始政治体制改革
2021-12-04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11月质量普查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0年)大事年表

197812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
12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中美正式建交
129日至25日,邓小平访美
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80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如表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概述和评价须有史实依据,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如图,导致90年代初期全国客运总量急剧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调整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B.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1865年英国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荣氏家族的保兴面粉厂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材料四 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
(4)从材料四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针对这一结果分别说明理由。
2021-07-29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的是

①土改运动农民分得土地   ②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社
③公社成员在田间劳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 2016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前往安徽凤阳的小岗村进行调研,因为此地是中国下列哪-事件的发源地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政治体制改革
9 .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2021-06-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116日(俄历1024日),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材料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

——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四   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中国必须改革,这个结论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的,但这并不一定走向市场经济。中国人在计划经济体系中生活太久了,从领导人到经济学家,谁都没有市场经济的切身体验。对外交往扩大以后,官员和学者才第一次亲眼看到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一个成功的市场经济已经摆在那里,这为中国提供了具体的参照物,引发出许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想法。(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萧冬连《中国市场化转轨之路》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因及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的具体内容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
(3)根据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改革“不一定走向市场经济”的理由。为什么中国最终走上了“成功的市场经济”轨道?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富国强民”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简述中国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主要过程。
2021-06-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