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 40年来,深圳精彩演绎了“一夜崛起的城市的神话”,创造了无数个“深圳速度”。 下表为 20世纪 80年代由深圳创造的部分“全国第一”情况 。这反映了深圳(     
时间内容
1980年在中外合资企业竹园宾馆和友谊餐厅第一个试行企业劳动合同制
1980年第一个改革工资制度,将市场机制引入工资分配领域
1983年深圳宝安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中国第一 张股票,中国大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1984年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票证制度
1987年第一次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引发了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场革命”, 成立第一家证券公司— 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
A.是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标B.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的形式与结构
C.开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2023-01-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了,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征购解决了。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这说明(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商品供需矛盾B.经济建设重在坚持人民自力更生原则
C.农村经济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3-01-05更新 | 364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1979~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9%,2010年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20.5倍;中国对外贸易年增长率达到了16.3%,在32年间完成了144倍的飞跃式增长。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4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7 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三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四:“——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到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概括国民政府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相同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十四五规划”有哪些显著特征?
2022-12-2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绝大多数是建国以来大规模社会主义投资建设形成的。建国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计划管理为特征的集中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逐步得以确立。1958年权限首次下放,1961年上收部分权限,1970年第二次下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扩权”、“让利”的重要文件,并于1983年和1984年将企业实现利润的一部分以所得税和调节税的形式上缴国家财政。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由此,以“两权分离”、“政企分开”为特征的经营方式。1986年后,随着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了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等经营形式。1996年后,以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为标志,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更逐步走向涉及委托代理关系的改革。

——摘编自郭燕嘉《如何看待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

材料二   21世纪初,无锡市进行企业改制,企业改组改制、产权结构调整是一项关系复杂、矛盾较多、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的工作,要做好该项工作,首先要制订总体方案,统一政策口径,协调处理问题,规范操作行为。积极扩大社会融资,探索将国有资本向本企业之外的社会法人、自然人、外商等转让。根据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操作方法。对人员少、债务轻的企业或长期微利、亏损企业按“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向全社会竞价拍卖。工商、房管、国土等部门要对改制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改制企业解决好进出口权重新申请、商标重新登记、货款担保等问题。

——摘编自蒋兰珍《有进有退改制重组——无锡市大力推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的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锡市国有资产改革的措施。
2022-12-23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是1977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政策不放行,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不可能搞得那么快,而且一下子铺到全国。没有政策的跟进和各级领导人的认可、默许甚至支持,最终到高层形成政策,也不可能顺利实施。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各种力量的结合,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本身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发展和扶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五动的过程,有自发的,我们同意一个观点,就是随机行走和有限理性的结合。地区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了,当时,羊毛大战,烟叶大战等等,竞争很激烈。地方政府成了有限贵任公司,等于说成了市场主体。张五常认为,地区竞争是最好的制度。国内经济学家不认同,认为市场越发育,改革越深化,政府越应该往后退,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政策,实际上还是一个调整的政策,一个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一个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生产队的自主选择权,后来这个效果很明显,所以获得了高层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几方面得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狂购解决了,这三方面都得利了,所以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

——摘编自萧冬连《从历史学角度解读中国的改革开放(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期农村改革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
7 .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规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这一政策(     
A.反映了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B.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C.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D.打破了城乡二元体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下图,白色区域为交流范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主要有以下四大重点方向:第一,由中国东部沿海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以及地中海和欧洲等;第二,由中国东部沿海经南海向南进入南太平洋,到达大洋洲;第三,由中国东部沿海向北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进入欧洲或美洲;第四,由中国东部沿海向东经太平洋,到达拉丁美洲各国。

——摘编自杨泽伟《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交互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并说明其意义。
2022-12-01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单是在农村,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大都来自非农业收入。这反映出该阶段(     
A.市场物资丰富多样B.产业结构呈现大调整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所有制改革重心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   安全战略》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的五个阶段变迁情况,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1-20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