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是“百官之长”,其权力之大,地位之高,是其他官僚无法比拟的。因此,相权最有可能威胁到君权,君权也时刻防范着相权。中朝官在汉武帝时开始参政,尚书、中书和门下经几百年的演变,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盛行,士族控制操纵国家政治, 三公在这时名存实亡,实权已“事归台阁”。至隋唐时期,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共为宰相。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宋代为了保证军费开支,适应战争的需要,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 历朝相比,领域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 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 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并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影响。
2 . 元朝中书省常批评各地方行省官员,说他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这说明元代
A.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平等并立B.中央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中央与地方矛盾呈现激化趋势D.地方行省的独立性日渐增强
3 . 汉初,需资财达十万钱才可任“郎官”,而后因景帝认为“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宦,无訾又不得宦,朕甚愍之。”后元二年以后,家产达四万钱即可参加“訾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汉初选官制度的完善B.扩大了朝廷统治基础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4 .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遵循"山河形便"的惯例:而自元代开始,行政区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界限,人为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变化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B.巩固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D.开发边远地区
2022-02-16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朝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专用。春秋战国时期,卿大夫和地方官员的印章均可以称至,至秦朝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显示皇帝的个人才能B.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C.维护皇帝的个人威严D.彰显皇帝地位的崇高
6 . 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是不允许以私人名义开办的,一定要挂靠在某个集体企业的名义上才能生产经营,也就是说只能戴着集体企业的“红帽子”去经营私人的资产。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摘掉“红帽子”。这种“摘帽”现象
A.纠正了企业“左”倾错误B.推动了国家对私营经济的监督
C.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
7 . 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A.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2020-12-29更新 | 68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广西北海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在边吏的选拔制度方面,西汉有武功、朝臣贬任、宗亲、举荐等多种途径,但以前三种途径为主。东汉则以迁任、举荐和内臣出任为主要途径,并加入了皇帝直接委任或将军兼任这一途径,即侧重于调动和选拔朝廷信赖的人出任边吏。这——变化反映了
A.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B.郡国并行制度遭到废除
C.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加强D.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9 . 唐朝前期,皇帝是监察机构的授权主体,既可亲选御史,也可提名台院长官。唐后期,随着政事堂的设立,御史“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这一变化说明唐后期
A.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B.人才选拔权限上移
C.藩镇割据严重地削弱中央集权
D.监察机制趋于合理
10 . 唐朝前期,皇帝是监察机构的授权主体,既可亲选御史,也可提名台院长官。唐朝后期,随着政事堂的设立,御史“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这变化说明唐朝后期
A.人才选拔权限上移
B.藩镇割据严重地削弱中央集权
C.监察机制趋于合理
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