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形势图。观察下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西方国家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B.美元不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
C.日元的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9 年,英国朝野因脱欧争议而对峙,议会反对党通过对首相约翰逊发动不信任投票;来试图施压政府达成共识。如果约翰逊通过投票;就将继续留任该党领袖及英国首相。由此可见,英国首相
A.由所在党选举产生B.只能对所在党负责
C.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D.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 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1-09-06更新 | 7410次组卷 | 7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四: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对于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意义。



图①春秋时期


图②唐朝


图③元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职责。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图③制度的设立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5 . 历代统治者都关注地方的管理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


材料三   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图片体现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6 .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7 . 下图是一幅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北魏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它能说明的问题是
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B.孝文帝改革促成了北方人民对佛教的向往
C.佛教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武器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