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吏之道》(如上图)是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的一部分,阐述了从政任官的道理。其中说明了官吏的表现有“五善”“五失”,前者强调“忠信敬上”,后者则包括了“不安其朝”、“犯上弗知害”和“非上”等。官吏在处理政务时要“审悉无私”“审当赏罚”,同时还要“兴之必疾,夜以接日”,不得“贱士而贵货贝”“兴事不当”,否则会受到严惩。官吏在司法诉讼、惠民取民、公文处理、维护治安等方面都达到了要求,才能被称为“能”,以及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吏。在个人操守与修养方面,既要坚持“一断于法”的底线,又要遵循谨己亲民的原则,还要能够止欲去愿、处柔防反。

——摘编自朱振辉《秦简<为吏之道>法律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吏之道》体现的法律思想。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简《为吏之道》的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说明图1为三晋通行的由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铲形币。

2为齐国、燕国通行的刀类青铜铸币,由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来。

3为楚国流通的铜贝——蚁鼻钱。

4为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5为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即南宋印会子的铜版)。


(1)从史料类型、艺术价值、技术价值方面概括材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为主题,撰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观点明确,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义民”。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实物见证。分析何尊的史料价值可得知当时
①中央集权的制度大体形成②可以印证武王伐纣史实
③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④已经迈入早期国家形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经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清末“癸卯学制”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5 . 1378年,朱元璋命吏部甄别地方上来京的官员,“察其言行功能,第为三等,称职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该史料可用于探究明代(     
A.京察制度B.中央监察体制C.殿试制度D.朝觐考察制度
6 .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墓中出土了大量秦简,记载了当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这些秦简(     
A.是研究秦朝国家治理的重要史料B.记载了对商人征收算缗钱的情况
C.说明了秦代出现中国最早成文法D.印证了秦朝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钱穆先生评价孝文帝改革“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他的评价(     
A.采用了二重证据法B.体现了客观辩证的思想
C.选用了多类型史料D.摒弃了后世的否定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赋役是国家机器得以运转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也在不断调整。下列史料所反映的赋税制度,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②“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③“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   ④“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A.④②③①B.②④③①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以下史料探究的是我国古代的(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邭,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春秋左氏传·僖公》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②进士以诗赋取人
③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