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2 . 下面为武周时期恒州鹿泉县检校官裴琳的德政碑的部分记载。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其年(长安二年)检校官奉敕总停(朝廷停罢检校官),君(指裴琳)则随停,例也。百姓众庶而谋,我君去矣。人斯悴矣。若不□命而诣阙(奔赴京都)乞留,道路相属。奉长安三年四月救:“元瑶清平化俗,奉法无私、人不忍欺,吏不敢犯……特听修旧检校。”
A.德政是地方监察的价值导向B.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权力博弈行为
C.官僚考课呈现多元评价体系D.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具有能动性
3 . 秦朝推行文书制度,自郡一级自上而下行文,要求遵照执行。如果县道属曹不受命的话,则按如图所示进行反馈,由县、道向上行文报郡后进行责罚。对该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向上行文完全可以越级上报B.体现了文书流转的科学规范
C.郡县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D.有助于行政命令的有效执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面谕各省巡抚编审户籍时,称其“只奏报纳银丁数,而不奏报不纳银丁数”,“今国用充足,将各省今番编审丁银(人头税)数目,永远著为定额,嗣后不准增减。”据此可知(     
A.地方政府编订户籍欺瞒朝廷B.国家富足但人口增长缓慢
C.朝廷尚不掌握全国丁口总数D.清政府全面推行摊丁入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以下为20世纪初的一份“报单”(官方向民间报喜的传单)内容节选(“X”处为缺字):“贵府少爷某某,今蒙钦命;头品顶戴赏戴花翎两广总督部堂袁,X品顶戴XX学堂监督某;会同考取为学堂XX学员一名,俟毕业后给以举人出身,知日荣升禄位。”该“报单”折射出(     
A.大众传媒的重要性B.维新变法的妥协性
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D.社会转型的艰难性
6 . 祭祀是明清书院一项重要活动。祭祀对象不仅有唐宋时期提倡的先师、先圣,还增加了以学问、道德、功业称颂于乡里及对乡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间信仰的神灵如文昌君、奎星等也在祭祀之列。整个仪式庄严、肃穆而又通俗。这表明明清书院通过祭祀(       
A.致敬先儒标榜学统B.尊崇乡贤凝聚民心
C.激励生徒教化民众D.借助神灵树立权威
2024-06-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战国时期,越来越多大宗之家沦为贫宗之家,许多贫宗之家的男子放弃自己的姓氏,以妇家之子的身份入居女家,户簿上成为妻子的附庸,子孙从母姓。魏国以法律的形式制止这一现象的发生。魏国此举意在(       
A.维护宗法伦理B.保证赋役征发
C.重塑社会风俗D.阻止社会流动
2024-06-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乡风建设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
破除封建迷信,改造农村巫神
开展不缠足运动
移易传统婚丧习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打击农村封建迷信活动
开展贯彻《婚姻法》运动
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
倡导农村封建丧葬礼俗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开展文明/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开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摘编自刘欢韩广富《中国共产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经验与展望》

乡风文明建设同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设与发展相伴而行。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6-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年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公告指出:“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必须保存国家命脉所系之通货准备金,以谋货币金融之永久安定。兹参照近今各国之先例规定办法,即日施行:(1)自本年11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部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4)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银类者,应自11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币制改革实行后,外汇牌价趋于稳定,上海市场上法币对英镑、美元、日元汇价,波动幅度都比较小,为七八年来所没有。各大城市的物价普遍出现平稳回升。法币政策的成功实施,统一了全国的货币,促进了流通,方便了交易,完成了近代中国长期未完成的货币统一的目标,使近代中国的货币制度脱离传统的银本位,进入现代通货行列。

——摘编自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马长林《法币政策的制定和推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币政策推行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1980年4月开始,中国实行外汇兑换券制度,即外国游客和华侨在华消费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或外国货币,必须先在中国银行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券,再用外汇券在友谊商店、涉外饭店等指定地点消费。这一政策的推行(     
A.反映了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B.说明旅游业市场得到了健全和规范
C.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积累外汇资金D.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