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1 .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2022-09-11更新 | 4449次组卷 | 42卷引用:海南省2022年9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制度演变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进过程。某高中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结合课堂所学,第一步绘制了下列示意图。



(1)根据上述制度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2)有历史文献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述制度中与记载相符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对应的字母)

第二步整理资料


(3)下列资料中,能作为研究美国早期政治实践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双选)

第三步解读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前代相比,秦朝的政治体制有两大特点:其一,废除封邦建国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其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由中央任免的流官任期制度。秦代的中央政治机构,延续战国君主集权政制的演变趋势而加以规范整齐。”


(4)请概括该学者对秦朝政治制度的认识(不能原文照抄)。
2022-04-06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南洋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敬鬼事神而远之。”战国时期,孟子强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荀子以“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等自然之象释天。上述变化表明
A.商周倚重神权维护统治B.治国理念不断更新
C.儒家民本思想初步形成D.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2021-11-23更新 | 32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厉王时期,“善夫”“宰”“大”等近臣的作用较之前明显加强,地位也有所提高。大簋盖铭曾记载,厉王将一位叫睽的贵族所拥有的土地赏赐给 “大”,并派“善夫豕”向睽传达命令、监督交割。该现象反映了
A.分封制和宗法制已濒临瓦解B.周王意欲集权重塑天子威仪
C.西周末年社会动荡礼崩乐坏D.贵族政治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6 . 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2020-01-09更新 | 8935次组卷 | 106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辩护人员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
2019-08-25更新 | 12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Gaius)保罗(Paulus)乌尔比安(Ulpianus)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Florentinus)和马其安(Marcienus)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前两部法律的不同命运,简析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书·晁错传》记载:汉文帝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各地的孝廉、贤良方正回答。当时“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这说明汉人才选拔
A.施行实践检验的方式B.已经使用考试的办法
C.出现重才轻德的现象D.将用人权收归到中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