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下图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单位:亿元)。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贯彻B.边疆民族地区是西部开发的重点
C.民族地区发展依赖固定资产投资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快速上升
2022-08-28更新 | 88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14个少数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了(     
A.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消除B.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C.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D.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得到显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3年11月5日,上海浦东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庭挂牌成立。浦东法院还开发了涉自贸案件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收集、分析上海乃至全国涉自贸案件的分布、案件信息等数据,从而形成自贸案件分析数据库。上海浦东法院的这些举措(     
A.丰富了国家法律体系B.有效预防了经济犯罪
C.利于推动“依法治国”D.实现了司法公平正义
4 . 下图为统计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1999—2021年),图示数据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B.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全球货币体系正酝酿新一轮变革
5 .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自西汉至明中叶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约150人,其中出身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身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B.科技教育成为私学主要内容
C.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D.封建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6 . 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秦朝的这些措施(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B.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制度D.推进了社会风俗的整顿
7 . 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     
岁入
项目
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十七年(1891)
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
地丁税3281334076.4%2366691126.39%
盐税498587111.62%71724308%
常关税470481410.98%25884132.58%
海关税1820677720.30%
厘金1631682118.20%
岁入总数4250420589684858
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
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50年,法国形成了《习惯法大全》。到16至18世纪,法国学者致力于促成南北法统融合。1789年,“八月法令”发布了关于废除封建制度和封建特权的决议,8月,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布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等基本权利。1791年宪法强调“制定在全国通行的民事法典”。1804年,最终通过了《法国民法典》,主要包括“人”,涉及法律主体的地位及其享有的权利;“财产及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分别规定财产的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和居住权,以及役权或地役权等内容;“取得财产的方法”,规定了继承与订立遗嘱的制度,关于债的一般规定,提倡婚姻自由原则等。

——摘编自高仰光《法国民法典:搭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规范体系》

材料二 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包含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等。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确认民事主体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承认民事主体对其个人传息的权利。设置非营利法人制度,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增加了“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等规定,规范和调整婚姻家庭继承等领域的人格权、人身权和财产权关系,明确亲属和近亲属的范围等.

——摘编自谢鸿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形成原因及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相比的新特征和重大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长期奉行的《选举法》(1429年制定)规定,只有年收入在40先令以上的自由农才有资格作为选民。19世纪初,符合规定的选民只有18万人左右,占农村总人口的4%,占城镇总人口的2%不到。对于议员,当选门槛更高,只有年收入20英镑以上的骑士才有资格当选,直接将等级在“骑士”以下的阶层排除在外;17世纪中期颁布的《克拉伦登法典》更是将非国教徒排斥在各级政府之外。19世纪中后期至一战爆发前,英国推行了多次改革,一再降低并最终取消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犹太人等少数族裔的政治权利也获得了法律上的认可。

——摘编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标志着全国普选运动开始。同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向社会公布。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统计,全国进行基层普选的地区,通过选民资格审查的人数占选举地区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尤其是农民广泛享有了选举权利。实施普选后,基层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民更加信赖党和政府,群众和干部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再次确认了公民享有的选举权。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英国选举权主体的变化,并指出其主要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的英国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选举制度建设的共同点,并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建设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官解话》载,郡上计文书中应有“盗贼多少”一项。有关史料证实此说可信。如宣帝时任垂相(百官之上的中央最高长官)的魏相说“案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如果计簿中没有“盗贼多少”的统计,丞相如何知道此情况。可能随《集簿》呈上的另有专门统计“盗贼多少”的附件。《周礼·天官·小宰》 “岁终,则令郡吏致事”。郑注“使赍岁尽文书来至,若今上计”。疏“汉之朝集使谓之上计吏。谓上一年计会文书及功状”。据此,可以认为《集簿》缺“功状”一项。此外,与《集簿》同时出土的还有《东海郡吏员薄》《东海郡吏员绩簿》等,或即与“功状”有关的文书,随《集簿》一并上呈。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上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上计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