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图1、图2分别为1949—1966年、1977—1991年两个历史时期,中国版本图书馆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数据占比统计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统一B.文化娱乐市场的需求
C.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D.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
2 . 下面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至武则天神龙元年户籍人口与国家实际控制人口变化整理的数据(按照每户一丁计算)。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     

太宗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三年

武则天神龙元年

(公元639年)

(公元652年)

(公元705年)

籍面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615

实际控制人口/万户

300

约380

约430

籍面年增长率

1.85%

0.91%

实际年增长率

1.85%

0.23%

A.均田制遭到一定的破坏B.政府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减轻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2023-08-2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造船量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这些成就主要缘于中国(       
A.航运业推动了造船业的现代化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的特征D.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摘自《明实录》中关于明朝一段时期的财政收入情况,通过表中数据变化可知(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A.赋役制度逐步让位于租税制度B.财政收入的税种来源比较丰富
C.白银货币化推动农产品商品化D.实物之征逐渐转变为货币之征
5 . 如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A.援朝战争的胜利B.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C.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6 . 下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A.重文轻武风气盛行B.平民子弟垄断仕途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D.官员队伍素质提升
7 . 如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援朝战争的胜利B.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C.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3-11-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货币之路

材料一     中国近代货币统一进程大事简表

时间事件
1887张之洞率先设局自铸新式银元,此后各省纷纷仿行。
1910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定银元为国币,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
北洋时期中央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铸壹圆银币,但各省所铸小银币依然在流通,外国银行钞票也始终占主要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8年,国民政府提出废两改元,为统一货币打下基础。1935年。
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统一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后又将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
解放战争时期法币因恶性通膨胀而走向崩溃,直到1949年中国货币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据冯郁《近代中国货币统一的进程》

材料二   201610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币储备总额为1228.02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为1.23,较2016年同期增加0.15个百分点,是继美元(62.7)欧元(20.15)日元英镑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后的世界第七大储备货币。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政府统一货币的举措,并分析阻碍货币统一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2023-11-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材料二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数量备注
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
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
2732同上
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意义。
(2)计算材料二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依据材料二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差额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西汉农民为什么采用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2023-10-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摘编自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编《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摘编自[美国]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

材料三

——摘编自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的基础”,从货币的角度,分析该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
2023-12-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