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称边疆为‘化外’,亦代表着文化的观点。所谓‘化外’,就是蛮荒未开化的区域。文化一词,本含有耕作的意思。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文化,所以凡生产技术,尚未达到农耕阶段者,统称之为边疆。”“东南诸省,以海为界,本是国界,而并不被视为边疆;反之,甘青川康,地居腹心,而反被称为边疆。这明明不是指国界上的边疆,而是指文化上的边疆”;而“文化上的边疆,系指国内许多语言、风俗、信仰以及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言,所以亦是民族上的边疆”。

——汪洪亮《以文化之名: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中国式边疆”现代化的思考》

围绕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自拟与“边疆治理”相关的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上的“中国”一词含义较多,大致进程如下:

西周


时期
青铜铭文中最早出现“中国”一词,指天子所居之城或“王畿”地区,即周人的政治中心;或以洛阳居“天下之中”,称为“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了民族名称即华夏族的含义,与“蛮夷戎狄”等相对,且华夏族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如原被视为“蛮夷”的秦、楚,在战国时期逐渐成为华夏族,其分布区也因之成为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中国”。
汉代将汉朝所统治区域视为中国,常与西域的一些国家对举。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中国”一词仍是华夏族和汉族、汉朝核心控制区的含义。
魏晋南北朝
隋唐期
“中国”一词多指汉族、汉族政权及汉族分布的中原地区,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拓跋魏认为自己才是中国的正统,反而把汉族建立的南朝叫作“岛夷”。唐代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把所有政权和民族都作为一体,仅有南北之分,但都是“中国”。
宋元时期宋人只把宋朝看成“中国”,把辽、金、元等看成夷狄,但辽、金、元则常常自称“中国”。元朝的脱脱主持撰修前朝历史时把辽、金、西夏等国与宋朝一样,都看成“中国”的王朝。
明清时期明朝官私文献中涉及与海外国家和民族交往的语境之下,“中国”一词开始具有国家的含义。晚清时期,传统的国家观即“华夷观”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质的变化。

——摘编自龙晓燕、王文光:《地域、民族、国家:“中国”一词作为国家名称的历史过程述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一词含义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迄20世纪70年代末)

——出目选择性必修1地图册 第55 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紧扣上述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的外交”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1-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渤海高氏是一个世代跻身上层集团的显赫家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从这个宗成走出的王侯将相如过江之鲫。高适出生于704年,其时家道已经中落。他自小一心渴望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723年,二十岁的高适独自闯荡长安,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但当时进士科录取人数很少,而且即使高中进士,也有不少人因为不能通过吏部的考核而无法为官。在求官无果后,高适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城郊定居,开始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753年,已届五十岁的高适西出阳关,进入名将哥舒翰的幕府担任书记。757年,高适作为淮南节度使平定了永王之乱。762年,他又因为成功平定西川兵马使叛乱而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镇守四川。后来,因对吐蕃作战失利,高适被改任为刑部侍郎。765年,高适去世。

——据郑烃坚《高适:从村野诗人到封疆大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自所视取的情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要:生确全面。)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材料二:南宋年间一出典人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求赎时货币已大为贬值,典主不同意,因而成讼。当时法定必须采用纸币交易,法官胡颖判曰:“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于是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回赎。

——译自《名公书判清明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校高二(1)班以“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以个人探究、小组合作、班级研讨会等方式,认识我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了解。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各小组分别探讨如下问题

A.国家统一:探讨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不同历史阶段,认识统一是主流,是历史的大势。

B.“要在中央”:探讨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关系。整理不同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力量强弱变化的资料,分析中央集权对保持大一统的作用。

C.郡县体制和固俗而治:探讨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及其对大一统的影响。通过了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了解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形成的运行机制。

请任选一个问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以中国历史上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为例,自拟题目,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教皇子午线示意图。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矛盾,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

——《中外历史纲要》(下)2019版41页

材料二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除奥斯曼帝国外,所有欧洲国家都派了代表参加。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共有26个国家参加,其中来自欧洲20个,亚洲和美洲6个。会议签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在维持普遍和平的强烈愿望的激励下;决心竭尽全力促进国际争端的友好解决;认识到文明国家集团各成员国的联合一致;愿意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加强国际正义感;深信在各独立国家之间设立一个各国均能参加的常设仲裁法庭将对达到此目的作出有效的贡献……

——《国际条约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第328页

材料三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考虑到达成这些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将照顾到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论其为沿海国或内陆国。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利用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自拟题目,结合所学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2-13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中国古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的基本史实

朝代民族关系
中央机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的具体措施
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
大鸿胪和亲、军事打击、设置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屯田政策
魏晋
民族在迁移中大交融
礼部、鸿胪寺接纳归附、册封、推行郡县、联系流求
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设置大都督府、都护府、羁縻州

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宣政院行汉法;差别对待;东北、云南设行省;台湾设澎湖巡检司;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礼部、鸿胪寺、四夷馆北筑长城、设军镇、开放马市;东北设置司、卫、所;西北设置卫;西南设土司;西藏敕封僧俗首领
理藩院满蒙联姻;军事斗争、册封管理、改土归流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请任选角度,评述古代中国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2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英国法学家奥斯丁认为法律是掌握主权的上级所颁布的命令,不服从或违背它将面临制裁,而国际社会并不存在这样的法,国际法不过是一部有道德力量的行为规范而已。

国际法涉及内容
①《国联盟约》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对任何违反盟约进行战争的成员国采取行动,直至使用军事力量,并赋予行政院以开除这种成员国的权力。
②《九国公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是基本原则。
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的原则,是第一个提出把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但“保留条件”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④《联合国宪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⑤《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贷款。
⑥《北大西洋公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相关内容,就国际法的效力提出自己的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25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模归来》 (宣传画,1951年)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