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所示资料集中反映了欧洲中世纪(     
教育目的宗教化
科学要报从神学,神学理论高于其他知识
培养教会人才,扩大教会势力,巩固封建统治
教育内容神学化
教育内容主要有神学和七艺,神学有《圣经》、祈祷书和教会礼仪;
七艺主要由古希腊内容演变而来,经过基督教改造,为神学服务
教育方法原始、烦琐、机械
维护神学和教会色对权威,要求学生盲目服从《圣经》和教师
学校个别施教,纪律严格,体罚盛行
A.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B.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源
C.基督教服务于王权
D.基督教传承世界文化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
2024高三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2 . 习主席曾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下列对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依据民族平等原则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D.是基于国情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024·黑龙江吉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A.基督教会推动了社会文化发展B.封建领主权力不断扩大
C.庄园农奴制下的生活单调乏味D.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7日内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末,英王亨利五世正式在法律文件上使用英语。通讯交流的革命,尤其是印刷的革命则使英语有可能以文字的形式出版发行。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使英语不仅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文字,而且最终成为了一种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英国意识。在这种逐渐成型的民族意识基础上,英国历史上王权优于教权的传统对英国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

材料二   莫德尔斯基认为,一个能够长期成为领导的国家必须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有利的地理位置,或许是能够超然海外的海岛型国家;第二,具有一个有内聚力的、开放的、有联合能力的社会;第三,有领先的经济;第四,有能够全球投放的政治战略组织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英国显然是最有利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晓律《现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14—16世纪推动英国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的因素,并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简要解释为何说“能够长期成为领导的国家,英国是最有利的”。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5 . 《弟子规》写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它被清朝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康熙“圣谕十六条”强调:“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据此可知,清代(     
A.乡约教化功能弱化B.程朱理学焕发新活力
C.治国思想儒法结合D.重视道德伦理和教化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这一史实可以说明(     
A.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失败D.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摧毁
2024-05-1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7 . 1787年联邦宪法的颁布,使美国成为北美大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其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     
A.社会契约原则B.权力制衡原则C.人民民主原则D.君主立宪原则
2024-05-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青海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汉朝推行郡国并行制,结果后来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实施九品中正制,结果出现门阀专权局面;唐朝在边境重地设军镇,结果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以上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不能单纯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就存在明显弊端
C.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D.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2024-05-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覆灭后,晋元帝逃往江南,在江左重建了东晋王朝。长江天堑,是一个限制南北的天然屏障,使中原战火不能直接延烧到江南。这时江南虽然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区域,但永嘉之乱的后果“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每十六七。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材料二   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相望,桑麻翳野”。

——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

材料三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雅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时间上有何新变化?
2024-05-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郊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后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共有682个,其中政治团体就有312个,围绕着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说明(     
A.君主专制统治在中国的结束B.中国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C.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开始尝试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
2024-04-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