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23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融合启蒙思想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各国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A.注重保护公民的权利B.法律地位不受财产多寡影响
C.程序公正、无罪推定D.确定没有种族、性别的差异
2024-01-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基础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与发展,具体表现在(       
A.甄别审查措施实施B.文官考试进行选拔
C.杜绝拉帮结派现象D.女子参加考试选拔
2024-01-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有关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开启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B.隋唐时期民族的大迁徙、大交融
C.两宋民族战争不断隔绝民族交流D.宋元时期多元一体化的格局稳定
2024-01-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A.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
B.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优惠政策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
2024-01-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赋税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


(1)材料一“怀集庸调银饼”对研究唐代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材料二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材料三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2024-01-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共同纲领》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规定(       
A.表明新中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外交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
C.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统一的要求D.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
2024-01-2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16年,英国通过了《铸币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英镑的黄金价格。1844年,英国通过了《银行法案》,这标志着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货币制度。英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资本力量,稳健的货币制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大量黄金流入英国,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国际金融霸权国地位达到高峰。此后,衰退似乎带有必然性大约从1870年开始,英国的霸权力量表现出减弱的迹象。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但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实际需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陷入大动荡,英国由一战前的国际债权国变为了国际债务国,国际社会对英镑的信心持续下降。1929——1933年,源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又加速了英国霸权地位衰退。在此期间,英国也同美国等一样,出现了集中大规模的黄金挤兑风波,英国于1931年无奈放弃了金本位货币制度。

——安文波《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及中国对策研究》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际金融霸权的兴衰的原因。
2024-01-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鞭法(       
A.计亩征银,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按亩纳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C.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2024-01-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专制之下无祖国”,以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这说明(       
A.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B.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淡化了民族意识
C.民族国家观念古已有之D.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2024-01-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发表专著《满洲发达史》,梳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尤其关注明、清两代,并论证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稻叶认为“满洲种族”是自古以来身份边界清晰固定的共同体,他们世居中国东北,是汉族的“入侵”破坏了他们的自给自足状态。日本东洋学者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和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为框架,从血统层面把汉满做出绝对的区分,同时以地理板块为依据,认定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摘编自冯乃希《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接纳党员不分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执行严格的民族纪律,争取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仅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族平等,而且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容纳了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体。

—摘编自王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看毛泽东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满洲发达史》中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