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明言: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了黄帝、尧、舜以来的政治局面;第二回是秦汉的革命,打破三代(夏、商、周)以来的政治局面;第三回就是辛亥革命了。他认为辛亥革命就像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

——摘编自罗志田等《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审视与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任意一次革命,谈谈你对该革命的认识。
2024-02-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4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6~2003年《人民日报》公益广告简表

时间主题内容(关键词)
1996年中华好风尚爱土地爱国家尊师敬老
1997年自强创辉煌交通文明独生子女教育
1998年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坦然面对下岗抗洪赈灾
1999年保护母亲河坚持水土保持绿色希望工程
2000年树立好风尚,迈向新挑战振兴国企热爱自然创建西部绿谷
2001年救助孩子,保护消费者,保护母亲河关注消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2002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善待地球可持续发展
2003年公民道德规范爱心诚信奉献

——摘编自李雪枫《试论建国以来<人民日报>的广告发展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96~2003年《人民日报》公益广告”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划分。有学者认为先秦是中国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秦汉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魏晋至明清是中华文明的巩固发展时期。有学者认为先秦是中华民族多元共生阶段,秦汉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初步形成时期,魏晋至宋元是中华民族交融时期,明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最终形成时期。有学者认为秦汉至明中叶是佛家文化传入并与本土文化碰撞交融时期,明末清中是中华文明与异质西方文化交流过程。

——综合费孝通等学者的观点

选择上述一种历史分期,利用中国古代史知识阐述其分期依据。(要求:可以赞成、修改或另提出一个划分分期,并阐述理由,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4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01年,为缓解流民现象带来的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出台了《伊丽莎白济贫法》。该法令规定:以教区为基本单位,各教区对自己辖区的穷人负有救助责任;地方政府治安法官是济贫事务的主要管理者。从17世纪到18世纪末,大多数教区对穷人的救济以户外救济为主,被救济者生活在家里就可以接受救济。

旧的济贫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弊端,如阻碍了工业发展和资本积累,助长了懒惰和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打击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等。对此,1834年,英国政府制定了新的济贫方案。该方案提出,废除向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及其家属提供户外救济的济贫措施。同时提出了济贫三项基本原则:一是“济贫院检验”原则,一切救济都应在济贫院内进行;二是“劣等处置”原则,院内救济者的生活状况不能好于济贫院外劳动者最差的生活状态;三是“中央管理体制”原则,成立一个中央委员会代替地方来管理济贫事务。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7-19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变迁”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则以“探索”为题的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关系史研究有两大主导的视角和方法。一个是安全视角,在此种观照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核心议题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主要探究地缘政治、结盟、威慑、战争、缔结条约等内容。一个是经济视角,核心的思路是探讨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探讨西方大国对资源、市场、交通要道的争夺,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对外经济援助等内容。

以上两大主导性视角多采用现实主义思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资源,都把政府决策者看作是理性计算的行为体,服从于国家安全和物质利益的需要,从而做出合理的外交选择。这两种解释视角都曾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影响巨大。

——据翟韬《文化视角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新趋势》

结合近现代国际关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已经成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推行所谓的大陆政策,选择了拉拢可能成为法国盟友的国家,按照俾斯麦自己的话说,“如果法国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我们就必须阻止她找到盟友。只要没有盟友,法国就对我们构不威胁”。

1890年俾斯麦下台,德意志帝国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改弦易辙,继俾斯麦之后的卡普里维政府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授意下,打出了“新路线”的旗帜,在国际战略方面开始滑离俾斯麦所制定的欧洲安全政策的轨道。威廉二世宣称:“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换言之,遵循一个世界政策。”1897126日,比洛夫在帝国议会一次涉及对华政策的演说中对“世界政策”做了明确解释:“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占有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只给自己留下天空,自命清高,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总之,我们不想将他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意志帝国对外政策的转变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小农经济剩余太少,自秦置郡县以来,历史上从来是“皇权不下县”。解放前县以下虽然设有派驻性质的区、乡公所,但并不设财政,不是一级完全政府。农村仍然维持乡村自治,地主与自耕农纳税,贫雇农则只交租。这种政治制度得以延续几千年的原因在于统治层次简单、冗员少,运行成本低。

——温铁军《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

材料二   “乡里制度”乃是由“乡”“里”“邻”构成的乡村控制制度,是王朝国家立足于统治需要建立的、县级政权以下的、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乡村民户与地域、以最大程度地获取人力与物力资源、建立并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控制制度,是王朝国家诸种统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乡里制度及其实行与运作,就是王朝国家权力(“皇权”)向县级政权之下的乡村社会的延伸,是“下县的皇权”。

——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材料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1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认为贵族政治具有两面性。在西方,一方面贵族政治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另一方面,在反对和限制君主权力方面,贵族又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平民具有一致性。中国则不然,自周末贵族政治澌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换一个角度说,西方的平民较之中国,不仅受君主压制,复受贵族压制,其所遭受的不平等、不自由愈甚,故其反抗愈力。中国则反之,中国社会等级间有流动性,“今岁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故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不强……中西虽同为专制,但形式和程度并不相同。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中西对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