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24 道试题
1 . 孟泰是20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据记载:“1950年初冬的一个晚上,高炉水门被堵,孟泰踹碎水道表面冰层,跳入其中,俯身抠除堵塞的杂物,使高炉循环水线恢复畅通。经历十几次抢险之后,铁厂工人敬佩地称呼孟泰为‘老英雄’。”由此反映出(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C.国民经济恢复成就显著D.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2024-03-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所谓分封者,就是周人击败殷人后,将其一个或数个血缘氏族部落,集体向新的土地迁居,与当地原来的殷人——可能还有其他土著居民——同居共处,因此将其称为周人的“武装殖民”。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弱化了贵族的地位B.加速了族群间交融
C.强化了周王至尊权威D.巩固了中央集权
3 . 雅典城邦早期曾制定了渎神罪的律条,在阿里斯托芬时代则立法规定“渎神、诽谤之类的言论和行动都是要治罪的”,以致于即使有伯利克里庇护,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依然因渎神被陪审法庭处以流放之罪。这说明当时的雅典城邦 (     
A.司法程序缜密完善B.直接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C.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D.自由氛围促进希腊哲学繁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由新法制予以确认和巩固,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和社会关系都需要规范和调整,这就向执掌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领导国家法制建设的任务。这一任务是以巩固和建设新政权为中心,以建设新社会和实现国家法制现代化为价值取向。对于建国后的法制建设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整体上有一定的认识,对新国家、新政权进行过设计规划,勾画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蓝图。但是对法制建设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实现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变迁,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剧烈的阶级斗争和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目的,但对法制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摘编自韩威《1949—1956: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进行法制建设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运动的影响。
2024-03-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精英联赛文综历史试题
5 . 毛泽东指出,红军与农民苏维埃“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而朱毛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的一套办法和政策, “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其现实依据是(     
A.国共两党合作的失败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国民党“围剿”革命根据地失败
2024-02-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侯宜杰先生认为“咨议局的成立,大大突破了封闭式的封建政权结构,削弱、限制了地方长官的专制权力,标志着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生活的正式开始,是政治制度民主化的实际起点”,侯宜杰先生将其誉为“中国最早的议会”。据此可知,咨议局最主要的作用在于(     
A.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进程B.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这种机制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但三权分立使联邦政府三个分支相互敌对,讲究以野心对抗野心,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这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了阻碍。

——摘编自张文博《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设计建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时,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不接受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孙中山认为美国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完备,存在着许多弊病,运转效果也不甚好。他指出:“夫美洲之不自由,更甚于专制国。盖专制皇帝且不难爱民,虽专横无艺,犹不敢公然以压抑平民为职志。若资本家则不然,资本家者,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对于人们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者也。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

——摘编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拒绝采用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原因。
2024-02-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8 . 《史记·殷本纪》记述:殷(商)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14传,13世,无一或缺。材料可用来说明商朝(     
A.王位继承以世代相袭为主B.“家天下”局面初步出现
C.嫡长子继承制度正式确立D.血缘纽带关系的逐渐弱化
2024-02-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9 . 《清史列传》记载:康熙时靳辅(河道总督)奉旨修治黄河,其河务谋略大多出自幕客(官员私聘秘书)陈潢之手。但“胥吏之舞弊,必情乎幕客之勾通”,因此“废幕”的呼吁不断。清朝中后期,包世臣上书,主张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秘书。这表明,清朝秘书制度(     
A.符合推进社会治理需求B.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C.成为官员选拔重要途径D.是吏幕勾结贪腐的源头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从980年到1030年间,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制崩坏,社会无序混乱,暴乱频繁发生。为了应付早先的社会动荡及无政府状态,出现了封建时代的权力结构。此外,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不无关系。在封建时代,国王是教会权力机构在神圣的仪式上任命的,他们宣称自己是“承蒙天恩”来统治世人。强大的领主们让“封臣”尽到忠诚和军事上的义务。作为交换,封臣们将获得领主的保护,并能得到世袭的封地的使用权。封臣同意每年将有一段时间为领主作战,若领主被俘,他们还必须缴纳一笔赎金将其赎回。而领主则负责裁决封臣之间的纠纷。倘若一位国王未能履行自身义务,封臣们可以联合起来反抗他。同样,国王或领主也可以惩罚未履行自身义务的封臣。封建制度是一种强大的人从相对较弱的人那里榨取赋税或劳役的体制,而位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是最为弱小的群体。

材料二   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城镇是自治的,因为那里的居民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为领主承担各种义务。当时的人认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西欧的城镇居民无一是农奴。但是,城市的自治权首先必须从贵族领主那儿获得。城镇通过购买免税特许状来获取其他方面的收入。城市寡头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城市的独立,对抗急于获得更多的收入并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的贵族和统治者。在某些情况下,国王积极与城市形成同盟,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贵族,城市也会贷款给国王,让他们发动战争对抗那些不服从国王统治的封臣或是其他统治者,如教皇。城市自由这一传统,是西欧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遗产,宪政时代最终也由此产生。尽管在当时的乡村,农民与领主之间的义务依旧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但是在城镇,集体权利通过行会和其他协会取代了这种封建义务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简要分析西欧封建社会产生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世纪的城市自治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4-02-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