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8年8月24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借评论司法、公安会议之机,发表谈话说:“公安、法院也在整风,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成。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有那么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4次,不能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我们每次的决议都是法,开一个会也是一个法。”(《党史天地》2009.5)此材料表明毛主席(     
A.主张依法治国B.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认为决议开会胜过法律D.主张开会多制定法律
3 . “直隶等省……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这项措施是(     
A.编户制度B.均田制C.更名田D.地丁银制
2024-02-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测试历史试题
4 . 雅典的民主制度与其居民构成具有重要关系,不同的居民在权利和地位方面也是不同的。下图是古代雅典居民结构比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雅典自由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B.雅典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外邦人可以选举代表参政议政
D.雅典的民主制度基础非常广泛
5 . 《后汉书》中记载:“(胡广为郡散吏)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A.科举考试制度实际已经存在B.察举制度是唯一的选官制度
C.考试是选官的重要辅助手段D.选官制度保证了人才的质量
2024-01-02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升学班)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甲骨文中常见和祭雨有关的各种卜辞。比如“燎大雨”是对大雨进行燎祭,希望免除灾患;而“壬午卜,于河求雨,燎”,是对河进行燎祭,希望降雨;“其宁雨于方”,则是通过占卜祭祀,希望雨能止息。这说明商代(     
A.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B.生产环境恶劣
C.社会生活迷信色彩浓厚D.旱灾十分严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宋代开始,大规模的宗族组织在基层社会普遍建立,家法族规的制定也蔚然成风。宋代家法族规强调族众遵守社会秩序,严禁宗族子弟闲游、偷盗、赌博等。宗族成员违反国家律令、族规家法、风俗道德等行为要予以惩罚。婚姻方面,家族法规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财产继承上,按照诸子均分原则进行处理。宋代家训族规在国家法的支持和默许下具备一定的权威性,违背者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总之,宋代家法族规起到了国家制定法难以起到的社会控制作用。

——摘编自苏洁《宋代家法族规与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大批外国的游人、商人和传教士进入中国,由于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在基层,中外冲突时有发生。新式武器逐渐流入民间,地方矛盾变得愈发激烈,官府往往无力弹压。伴随着国民思想的进步与法律意识的觉醒,基层传统社会的“人治”受到冲击。近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民国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社会基层问题强调多数人参与纠纷、矛盾、冲突的协调和解决。1904年5月13日,《岭东日报》报道了广东省澄海县蓬洲所陈氏模仿“自治”的方式:“公议族规四条,谓如有犯规者,行自治之法,或笞惩,或罚影戏。”总之,近代基层治理出现新的特征。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依据政令或法律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的能力急速增强,乡规民约逐渐式微。基层社会尽管也制定过一些村民公约,但由于其内容极富政治性,基本上就是一些政治口号,与之前在基层社会所存续的传统乡规民约有着质的不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乡规民约在宪法与法律上也有了一席之地,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自治的重要载体之一,使之在城镇和农村都得到了相应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何旺旺《乡规民约的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家法族规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现象并归纳近代基层治理的主要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
8 . 战后历届美国总统往往会通过一系列法律上的模糊地带扩张权力,例如在与外国缔结一些重要的条约时,总统为了绕过国会,常常采取行政协定的形式。其数量大大超过了条约的数量,并且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战后美国(     
A.行政权力得到了迅速扩张B.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C.国会对外宣战权出现转移D.议会负责制度遭到了破坏
9 .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两则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最大共同作用是(       
A.促进全国经济快速发展B.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C.加快社会的封建化进程D.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10 . 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月推出《申谕十家牌立保长》,保甲与十家牌法配套而行,要求各乡各村推选出一位德才品行为民众信服的保长,遇有盗贼,保长统率各甲共同捕盗。这反映出王阳明(     
A.鼓励基层民众参与社会治理B.从根本上解决了地方社会动乱
C.心学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D.基层社会自治的理想流于空谈
2023-08-30更新 | 46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