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留学是指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23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等人称颂“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建议日本政府重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以大唐为蓝本,“法式备定”的封建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其生活费由唐朝政府补助。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补日本之短。

——摘编自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

——摘编自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学活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赴日留学活动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通道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到了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界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一是“陆丝”阻断说;二是技术推动说;三是世界格局变动说。上述看法均有道理,并具有相当史实基础。如果放宽视野,经济因素是晚唐以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物兴的极本动因。

——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材料二 草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其产生与游牧民族“逐水草迁传”的生活习俗以及都落之间的战争有关。匈奴族的南下与西迁将蒙古草原地带的丝绸之路进行了强有力的连搬与拓展。随着唐朝对漠北草原的统一,草原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元朝,驿站制度构筑了连通漠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的发达交通网络,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达到顶峰。草原丝绸之路既是政令、军令上传下达的重要通道,也是对外进行商贺往来的主要线路。但随着元朝的覆灭,这条通道走向衰落,这就使生活上高度依赖中原农耕地区的草原游牧民族倍感不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的丝绸之路形态的万里茶道应运而生。

——摘编自倪玉平、崔思朋《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等

材料三 2017年5月,俄罗斯驻中国大使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冰上生绸之路”的设想,同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表示,中方致力于与俄方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以此来落实好两国的贸易互联问题。“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两国地区合作、航运开发、北极治理等领域带来契机,也可成为两国蓝色伙伴关系建立的开端。蓝色发展理念的丰富与蓝色活动的开展将推动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加强合作,继而推动中俄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摘编自白佳玉、冯蔚蔚《以深化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中俄合作发展探究一从“冰上丝绸之路”到“蓝色伙伴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草原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俄两国倡导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时代价值。
2023-12-17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两汉统治的四百余年间,蹴鞠等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也是世界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蹴鞠的图像,如河南省南阳出土的《击鼓蹴鞠图》,从其形象来看两人是边击鼓边蹴鞠。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石的蹴鞠图中,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女。东汉时期的李尤在《鞠城铭》中讲述了汉代蹴鞠的场地、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比赛道德等问题,是今天研究汉代蹴鞠运动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杨绍华《汉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研究》

材料二   明代的蹴鞠已经不再是朝廷宴会的表演节目,只不过是王宫贵族的一种消遣娱乐,此时蹴鞠艺人在城市里已无演出的地方,只能靠走江湖卖艺糊口。更为凄惨的是有些艺人已不是以表演技艺博得观众的赞赏,获得糊口之资,而是混在妓院里靠帮闲混碗饭吃,蹴鞠的娱乐层次下降,社会价值低下。“寒食蹴鞠”是一种民俗活动,是不限男女老少的自娱自乐活动,在明以前的节日民俗娱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明代,“寒食蹴鞠”的民俗同样走向衰落。进入清代以后,蹴鞠这一历史悠久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活动,逐渐为踢毽子等运动所取代。

——摘编自李艳国《明清蹴鞠运动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蹴鞠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蹴鞠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新疆至葱岭以西的南亚、中亚、西亚到欧洲,这一时期从汉地向西域地区传去了铸铁、“穿井”等技术,汉朝的礼乐制度也为西域各国所仰慕,西域各国仿效汉家礼乐制度“治宫室,作檄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西域各地的葡萄和苜蓿从大宛传入中国,特别是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由这条通道从南亚地区传入中国。

——摘编自班固《汉书》卷九六《西域传》等

材料二  隋朝时期,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国王仿效华夏兴办学校,“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则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

——摘编自《北史·高昌传》《旧唐书·吐蕃传》等

材料三  清代初期,清政府对茶马互市十分重视。当时茶马互市基本上沿用明制:“每年榷茶中马,各厅员实掌其事”,政府官员负责“于陕甘易番马”之有关事宜。仅甘肃一地的茶叶就有1364800斤,而当时全国共有茶引28766道,甘肃5茶马司占了全国茶引的近95%。

——魏明孔《历史上西部开发的高潮及经验教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学习汉文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茶马互市的特点。
5 . 人口数量是古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自《中国历史人口变迁图及人口密度图》

材料二   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为2.24。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统计的口数只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

——摘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总结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2)材料二中,宋朝人口数量有史料记载和学者推算两种结果。你更认可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24.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