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虽然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发生了内生性的演变,但崇尚和谐、爱好和平、天人合一、与人为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连续的。该学者的观点可用于解释(     
①儒学的创新性不足   ②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
③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④儒学地位的不可动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今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的相关情况。这最能体现(     
名称成立时间及地点职责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48年成立于日内瓦是《世界遗产公约》在自然遗产事务方面的特别合作伙伴,旨在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1959年成立于罗马通过培训、信息、调查研究、技术合作及舆论宣传等方式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针对遗产地的具体问题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供技术性建议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965年成立于华沙借助于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为保护建筑物、古镇、文化景观、考古遗址等各类型的文化遗产完善标准,改进技术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1978年成立于斯德哥尔摩通过对记录和保护产业遗产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信息交流,推动产业遗产保护的国家合作
A.国际社会对人类共同财富的责任担当
B.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初步形成
C.科技进步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手段
D.世界各国探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3 . 古代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主要书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上,书写工具通常是用芦苇制成的,有时也用木材、骨棒或者其他材料。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古代西亚地区(     
A.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形态B.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C.楔形文字使用时间短暂D.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4 . 战国时期的墨子站在平民阶层的立场上,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但其思想并没有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认可,其影响力日渐衰微,走向边缘。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墨家思想(     
A.局限于诸侯争霸的需要B.缺乏社会下层民众的支持
C.未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D.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5 . 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当局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B.全球劳动力来源的多样性
C.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D.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
6 . 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时,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18世纪晚期,英国有人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饮茶,同时搭配以面包、蛋糕等食品,这一做法在19世纪进一步得到丰富,并最终定型为举世闻名的英国下午茶,成为日常生活中和社交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反映了(     
A.地域差异影响文化形态B.中国茶文化推广的艰难
C.不同文化交融的渐进性D.英国文化的包容性较弱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为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朱熹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促进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上表信息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9 . 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选出当时最有学问和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博士,并授予他们五品以上或六品以下官衔,由皇帝身边的近臣太常负责管理,朝廷还为其提供比较舒适的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所以,这些博士官一边讲学,一边研究学术并进行创作。这些举措(       
A.促使学校教育得到普及B.使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D.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密切的交流。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治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

——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材料二   学术界往往将地中海文化圈一分为二、埃及、叙利亚等东地中海地区具有浓厚的东方文明特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地中海地区则别具一格。希腊文化源自埃及,同时希腊文化也为东方文明所吸收。而最终征服环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在文化上展现了更多的开放与包容,不仅对希腊文化照单全收,对埃及等东方文明也多有吸收,成为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而罗马的征服又将文明带到了原本落后的西欧地区。

——摘编自谌中和《地中海文化圈与西方文明独特性的根源——兼与陈村富教授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地中海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