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针对商鞅变法,荀子游秦国感慨“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反映了两者(     
A.阶级立场的不同B.治国思想的分歧C.生活态度的迥异D.学术水平的差异
2023-10-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许多故事是古代希腊罗马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的同时,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B.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D.决定欧洲近代科学发展
2023-08-19更新 | 324次组卷 | 4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述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等素材。由此可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交融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2023-06-01更新 | 171次组卷 | 2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的“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     
A.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
C.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D.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
2023-01-09更新 | 870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思想家,针对百姓日常生活中吃、穿、住、用、行、接人待物等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规范,比如他在书中教导孩子在鸡叫的时候就应该起床,洗漱、梳理、穿戴整齐之后去侍奉父母。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重视法律制度完善和实施效果B.宗法血缘关系影响广阔且深远
C.官方正统思想逐步向基层渗透D.商品经济已直接推动礼仪规范
6 . 《论语》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2021-10-11更新 | 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B.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
8 . 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形成了以汉风为基础同时习染胡风的独特风格,既有反映畜牧生活的“放牧图”“野骆驼图”,也有反映农耕生活的“牛耕图”、“拾粪图”、“收割图”。这体现的是
A.民族交融B.生态环境恶化C.政局统一D.商业贸易发展
9 . 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说:周在借鉴夏、商的基础上发展出非常丰富完备的制度,所以我遵从周。在这里,孔子表达了要“从”周的
A.诗B.礼C.义D.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初期的课程设置看,它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占有重要地位,可见
A.科学与神学和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充满矛盾
B.基督教会和宗教学说有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
C.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成为主流
D.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