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二王三恪”制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此后新建立的王朝,会册封前两朝或三朝的王室子孙,以示尊敬。周灭商后,商纣王的子孙被册封为西周的“二王三恪”。这说明(       
A.世袭制是该制度实施的前提B.分封制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C.西周时期民族融合逐渐兴起D.史书关于纣王的记载有待考证
2 . 西周初年,周成王命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并留守主管东方政务,周公死后该职务由其子继承;成康之际改由周天子直接派遣且不再长期驻守。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A.对分封制进行局部调整B.力图稳固王权的尝试
C.实现对东方的直接控制D.王室内部斗争的激烈
3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打破了原有氏族血缘的壁垒,造就了按地区划分居民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周王的举措(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C.直接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D.促使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4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此后,晋国、楚国都组织过类似的会盟。这说明(     
A.宗法制完全崩溃B.会盟能消除战争
C.周王依附齐桓公D.分封制逐渐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的宜侯夨(ce)簋,其上铭文记录了西周康王时期,宜侯夨由虞侯改封为宜侯的册命过程。宜侯夨簋和铭文可用于说明
A.禅让制的出现B.内外服制的完善C.分封制的实行D.中外朝制的产生
6 .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人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2022-04-17更新 | 434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反映了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
A.王族B.功臣C.帝王后代D.贤能的平民
2021-11-17更新 | 6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周初期推行分封制,封成王弟叔虞于晋,都唐(今山西翼城);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形成了贵族世袭特权
10 . 有学者对西周某一制度的评价是:“它带有鲜明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军事殖民色彩,造成了宝塔式的贵族统治体制”。该制度应该是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