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税收政策的结构框架图。该税收政策旨在(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减轻农民人身束缚
C.改善朝廷财政状况D.推动白银全面流通
2024-03-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48次组卷 | 192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3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一条鞭法推行之初,张居正心怀担忧地说:“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在实行进程中,全国各地适时出台不同的征收标准和税率,改革速度也有快有慢。上述史实表明,明朝在赋役改革时力图(     

A.消除赋役不均现象B.限制白银流通范围
C.严密控制人丁户籍D.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通过革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创造富有生机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帝以问宰相陆贽,贽上疏请厘革其甚害者,其一曰:赋役旧法,行之百年,人以为便。……陛下初即位,宜损上益下,啬用节财,而摘郡邑,验簿书,州取大历中一年科率多者为两税定法,此总无名之暴赋而立常规也。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两税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税轻,多者税重。

——欧阳修《新唐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的发起者及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0-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同学为研究明代户籍制度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各处户口,每岁取勘明白,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总数,县报于州,州类总报之于府,府类总报之于布政司,布政司类总径达户部立案,以凭稽考。仍每十年,户部具奏行移各布政司、府、州、县,攒造黄册,编排里甲,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遇有差役,以凭点差。若有逃移者,所在有司必须穷究所逃去处,移文勾取赴官,依律问罪,仍令复业。

——摘编自【明】《诸司职掌·户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朱元璋敕定颁行)

材料二   国初编审黄册,以人户为主,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长之就役,以人丁多寡为次。是赋役缘以人丁而定,丁之查核,安得不明也!后渐参验田粮多寡,不专论丁。……于是黄册之编审,皆以田若干为一里,不复以户为里。人丁之附曰以见者,尽花分诡寄之人所捏造,而非真名,滋生者不入册,乌有者终游移,至田去名存,无人顶认。

——摘编自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海盐县图经·户口》

材料三   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摘编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明代户籍制度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代户籍制度的变化。
2023-05-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唐武德时关于成丁年龄的法律规定为“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天宝三年规定“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之后曾把丁年提高到二十五岁,而免老降低为五十五。这种调整(     
A.确保了自耕农数量稳定B.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旨在缓和社会矛盾
8 . 《资治通鉴》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傜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     
A.扩大了收税的对象B.简化了税收名目C.加强对农民的控制D.增加了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815—819年),“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由此可知,柳宗元(     
A.参与唐中叶赋税变革B.整顿两税法运行乱象
C.执行租庸调制的规定D.维护自耕农经济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
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2022-11-10更新 | 271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