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唐书·杨炎传》记载规定“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宋政府将全国版图内的州县民籍划分为五等,规定“天下闰年造五等版籍,有五等丁口籍,此五等户皆为主户”,“或以税钱贯百,或以地之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这体现了(     
A.土地兼并问题得以缓解B.人口瞒报现象的改善
C.征赋方式发生重大调整D.户籍管理的日趋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2024-03-02更新 | 60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至清朝赋役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

唐朝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租即田租,均田制上的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谷物;调即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
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收。
宋朝募役法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政府需要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又陆续将其他赋役也合并到田赋银中征收,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材料二   11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

——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角度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方向有何不同,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行政级别财政来源
中央州上供
藩镇(节度使、观察使)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
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形势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渗透了以民为本的理念D.使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权
2024-01-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役之法:每丁岁人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唐中后期)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2023-11-21更新 | 577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的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该赋税制度的要义是(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B.“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8 . 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2023-10-20更新 | 1071次组卷 | 27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2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颗州府志》记载,“雍正五年,总督范时绎题准以雍正六年为始,丁随田办,以广皇仁”,“雍正七年,匠班银两亦准摊入地亩征输”。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     
A.赋税征收趋向合一B.田赋的税率逐渐降低
C.国库收入有了保证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