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和约定议以后……为清除积弊,实现自强。光绪皇帝在保和殿进行策试时,追问天下贡士:“若《淮南子·兵略训》、杜牧《战论》、苏轼《训兵旅策》,见诸施行,果能确有成效否?……国用必有会计,禹巡狩会诸侯之计,其说何征?”

——摘编自《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三六六

材料二:曾任驻英等四国公使参赞的宋育仁,倡言向西方学习,同时又认为:“更律法、厘官制、兴学校、行议院,乃实用策略……外域之治果胜于先王之法,即师外域无伤也,先王之法而包举乎外域,数典而忘祖,则何为哉?

——摘编自《宋育仁为<陈炽集>作序·陈炽集》

材料三:维新派相信“变者,天道也,天下之公理也”。樊锥在《湘报》上发表《开诚篇》,提倡:“洗旧习,从公道,则一切繁礼细故、猥尊鄙贵、文武名场、恶例劣范、诠选档册、谬条乱章、大政鸿法、普宪均律、四政学校、风情土俗,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是效。”

——摘编自《湘报类纂》甲集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光绪帝、宋育仁、维新派樊锥解决民族危机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中国救亡思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 .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2023-06-04更新 | 493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     
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
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     
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
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风气仍然长存,“风气渐开,已有不可抑压之势”,人们坚信:“此百日中新政,中国将来必仍举行,此时遏之愈甚,再举行之期益速耳。”由此可知,戊戌变法(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C.唤醒了民众革命激情D.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古代农业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也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但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自然科学在农业中的运用,把中国传统农业抛在了后边。有识之士不断反思中国传统经验型农业的内在缺陷,梁启超曾分析,中国传统观念使得自然科学知识与农业生产严重脱离。甲午战后,人们似乎达成了“振兴农工,实富强之本”的共识。在维新派的呼吁下,百日维新期间农业改革的诏书措施主要有: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发展我国的农业;建立农业行政机构,专督农业生产;引进西方农学,发展农学教育,设立农务学堂,编印外国农书;民间要“广开农会”,以利推广农业技术。上述措施并未因戊戌政变而中断,而是在地方督抚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深化执行。戊戌变法时期的农业改革,使我国传统农业不论在技术体系上还是农学体系、经营方式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摘编自张守权《戊戌变法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重视改良农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变法农业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A.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危机B.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530次组卷 | 9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2022-06-09更新 | 12723次组卷 | 9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