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龢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这一情形(     
A.促使变法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B.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C.扩大了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影响D.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     
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
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风气仍然长存,“风气渐开,已有不可抑压之势”,人们坚信:“此百日中新政,中国将来必仍举行,此时遏之愈甚,再举行之期益速耳。”由此可知,戊戌变法(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C.唤醒了民众革命激情D.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光绪帝1898年颁布上谕称:“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法。……着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酌核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此上谕(     
A.意在以自主开放来应对侵略B.意在全面推行维新变法
C.力行改革来推进中国近代化D.表明帝后两党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606次组卷 | 93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2022-06-09更新 | 12798次组卷 | 9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议三场考试的内容,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这次改革因政变而中断。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政的深入,废除科举犹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挡。但废科举事关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科举制进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时务,“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

——改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等


(1)根据材料,比较1898年和1901年科举改革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年清政府重启科举改革的原因。
2022-06-08更新 | 3723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任首相,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在其任内的发动侵华战争,1898年伊藤下台后曾至中国游历、光绪帝接见了伊旅博文,当面称赞说:“久闻贵爵大名,今得延见、深感满意。”光绪帝表示:“贵国自维新后、应成熙,皆出贵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非后,光绪帝又提出:“我因与贵同在一洲,至亲至近、现在我国亦要变法、贵爵可将变法次序详细告知总理衙门王大臣。”伊藤回答:“敬领大皇帝谕旨,如承王大臣下问,凡有益于贵国之事,外臣尽其所知,倾心相告。”在光绪帝召见第二天(即政变当天),御史宋伯鲁(维新人士)上奏:“今拟请么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该士李提摩太(英国人)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这说明,维新派请光绪帝重用伊藤博文、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行动,可惜慈禧已不给他们机会了。

——整理自郭筱《伊藤博文访华与戊戌政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光绪帝亲自接见伊藤博文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绪帝接见伊藤文的政治目的。并说明其结果。
2022-05-02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