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 ”,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D.加剧了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2022-05-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地。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2022-04-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58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2022-03-22更新 | 1123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堂起源于西周,是对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汉武帝曾复原明堂,此后长期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仿汉制修建明堂,并亲赴祭祖。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此举意在
A.彰显北魏政权的合法性B.加大汉化改革的力度
C.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D.缓和阶级与民族矛盾
2022-03-05更新 | 699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孝文帝迁都后,龙门山开窟造像奉佛遂成风气。石窟中的古阳洞是孝文帝为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洞中许多造像为北魏贵族与汉族官员并肩而立,佛像题记注重彰显供养人的在世功德与父母之德。材料表明北魏政权
A.重用汉族官员以推进改革B.协同儒佛以重塑文化正统
C.奉佛成风以致于滥用民力D.遵循传统以规范社会秩序
10 . 北魏孝文帝倡导汉化,易汉服。胡服多是头戴帽子,上身穿窄袖子的紧身长袍,足穿长靴,或者穿裤褶服以适应骑射的习惯。汉服则多是宽松长大,凌风飘逸。这些代表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生活及文化特色,在南北朝期间,由对立到融合、渐趋统一。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民族隔阂消失B.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C.民族交融加强D.北方政权分裂局面促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