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秦国规定东方各国来秦的移民可以享受免税免租的优惠,任其开垦荒地;同时,对秦人采取奖勤罚懒的法治,用严刑峻法来处罚惰农。这一做法(     
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B.加剧了各阶级间的对立情绪
C.有力维护了土地国有制D.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
2 . 【改革与革命】

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革命与改革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确定了社会革命与改革的辩证关系,赋予了它们各自科学的理论内涵。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特殊形式。任何类型的社会革命,都能直接地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革命只有在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关节,点上才发生,是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社会改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转轨换型,另一种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备,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除旧布新。

——摘编自张艳国《革命进程》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战国时,商鞅变法规定,“不得族居”“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汉武帝以后,社会大家族又开始出现,比如东汉桓帝年间,姜肱几兄弟“友爱天至,常共卧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家大族的崛起B.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
C.察举制度的实行D.商鞅变法措施被废止
2024-05-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鞅认为,实行为善、怀柔的政策必然导致“奸民”增多,民强则国起内乱,民弱则众皆依上,唯以权力压制民众,才能使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所谓“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据此可知,商鞅这一主张的特征是(     
A.重刑轻德B.严刑峻法C.崇尚耕战D.国富民弱
2024-04-29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律本指军队鼓乐的统一音律和军令。商鞅在秦国“改法为律”,分类编纂,统一律文,“以某律”“比某律”论处违法行为。商鞅此举旨在(     
A.废除礼乐文化B.反对贤人治国C.统一道德规范D.加强中央集权
2024-04-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据《史记·商君列传》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摘自《梭伦改革》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据《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摘自《梭伦改革》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当时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3)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在政治措施和影响方面的主要不同点。
(4)材料四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后期,荀子曾到秦国,并在《强国》篇中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官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格,古之吏也。”这反映出(     
A.秦国变法改革颇有成效B.秦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C.吏治清明是统一的保障D.荀子提倡隆礼重法思想
2024-03-0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所监制的标准量器,方升的一侧刻有“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底面刻有另一组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嫌疑者,皆明一之。”商鞅方升(       

A.诏书文字为时行的隶书B.反映了工商食官的瓦解
C.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根基D.见证了历史的关键走向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把李悝“尽地力之教”的措施带到秦国,在社会生产中,特别重视农业生产领域。根据秦国地广人稀、荒地多的特点,把重点放在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他在变法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女收为官奴);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徕民”法令规定:三晋(韩、赵、魏)民众来秦国定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参加战争,垦荒的特别优待,10年不交纳赋税。让秦国人当兵打仗,新来的人种田解决粮食问题,从而使秦国的兵源和粮食问题都得到解决。

——据《商君书》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从哪些方面入手发展农业生产。
(2)根据材料,简评商鞅上述改革的影响。
10 . 如表关于不同人物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反映出(     
班固(汉)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赵蕤(唐)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
毛泽东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A.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评价必定矛盾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阶级立场、时代背景等影响评价结果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