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与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具有极大影响的宣传家,在维新变法时期,由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与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南北呼应,作为同业,他们二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人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走改良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极为恐惧。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认为中国需要循序渐进,而袁世凯当初的民国是比较符合梁启超理想的。所以民国初年他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但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了梁启超的政治理想,梁启超于是转向倒袁。而严复在戊戌政变后继续固守自己的立宪主张,甚至在二十世纪初参加了为袁世凯复辟做鼓吹工作的“筹安会”。……在袁世凯帝制复辟发生之前,严复对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他曾致信梁启超说:“连日晤谈甚欢,引为平生快事。近年来,国家多故,朝野不宁,然治之之道,确如老弟所言,必先安内固本,尔后方克对外。”经过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一连串重大变局之后,严复由于政治上的孤立,加“以肺疾缠绵,几于闭门谢客”,使他日益限于保守落伍,其间也自然关涉那些与他有过一定关系的人和事,而对梁启超的议论与评判尤多。晚年严复依然承认,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梁启超确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他曾写道:“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而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梁启超“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的重要史实。
(2)依据材料,指出严复对梁启超历史地位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4-03-28更新 | 4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1)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文献通考》卷14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即下诏减宽商税,“榜(张榜公布)商税则例于务门(务,榷货务,掌管专卖的机关),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又下诏:“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利(百姓的点滴收益),”“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走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即税)。”
——孙健编著《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 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
时间
两税收入比例(﹪)
征榷收入比例(﹪)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
67.34
32.66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49.73
50.27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32.24
67.76

注:“两税”主要是土地和财产税。“征榷”是商业税和政府对重要商品的专卖。
——据郑学様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政府的商业政策与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 一百年前,西方用商品、枪炮和思想侵入了中国。……中国曾经被伏尔泰和耶稣教的传教士们称赞为世界上最文明和治理得很好的国家。现在这个大清帝国似乎是“可怜亦复可笑”了,它抵挡不住这些新兴的欧洲“王子”,这些工业西方的矛头。
——[英]格林堡著《不列颠的贸易和中国的开放》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013-09-09更新 | 9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牡丹江六市县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4】

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