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政”时期,清廷为实现更番训练,费省兵多,借鉴西方实行退伍、续备制度。袁世凯上奏的“常备、续备、后备各三年后退为平民”的制度得到采纳。这一制度虽甘兵丁退伍之后的管理以及应负责任作了一些规定,对服续备、后备役的士兵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但为退伍士兵预筹的出路如任低级武官、入学堂学习或任教员等实际上很难安排,生活安置仍只能是“听其自谋生业”。各地编练新军时并未真正贯彻“招募土著”的原则,导致外省之兵如何按定章退伍成为一大难题。一些军官还因训练士兵成才不易而反对士兵过早退伍。退伍制度实行中的种种不顺,使清廷在征兵过程允诺的续备兵种种优待条件到最后大多成了空头支票,退伍很多时候也形同具文。

——摘编自赵志国《浅析晚清新军退伍制度存在的问题》

材料二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等条例,初步建立了中国优抚保障制度。这一时期,退伍军人和军烈属除享受挂光荣匾等各项荣誉外,还享有物质优先待遇,如在土地改革中分配土地、农具、耕畜及多余的粮食、房屋时,对贫苦军烈属于以适当照顾;对土地较少而又缺乏劳动力的军烈属采取代耕或其他办法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对极端困难的军烈属给予粮食等实物补助,并减免医疗费用等。抗美援朝时期,党和政府强调优抚工作是政治性工作,要求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经常进行优抚工作。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对退伍军人和军烈属实施“优待劳动日”制度,与自作劳动日一样参加实物和现金的分配。1979年《关于改进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工作的规定》颁布后,根据城市农村情况不同,政府开始对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采取每月六至二十元不等的现金补助。此后国家先后17次提升抚恤标准。90年代以后,一大批优抚法规条例相继颁布,优抚制度建设也走上了法制化道路。

——摘编自尹传政《当代中国的优抚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实行退伍制度的背景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实施退伍军人优抚保障政策的原因及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出炉,确定了到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要求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深化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同时,逐步实行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加快教育立法步伐,抓紧制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

——选编自《中国现代教育吏》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照孙中山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理论等设想,建立了以“宪法、民法、刑法、民诉法、刑诉法、行政法”为主干的六法体系。1945年,国民政府聘请美国哈佛法学院庞德教授为司法行政部顾问,进一步司法改革。庞德是“社会工程”法学流派创始人,强调法律更应服务于全社会,但也极力维护《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的合理性。上海《大公报》发表社评,以极激愤的言辞予以批驳,将庞德提出的“总统集权的五元制合乎国情”“民主不能移植”等观点视作“外毒”。1948年11月,庞德离开了中国,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化为泡影。

——摘编自周雅菲《西法何以未能东鉴——庞德与中国近代的法律改革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司法改革失败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各项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是
①严格恩荫制                                 ②“相地而衰征”     
③“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④“尽地力之教”
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
2020-08-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所以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办的新式学堂……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材料二   江户时代幕府的教育方针以武士为主要教育对象。……明治政府颁布《学制》,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相应数量的大、中、小学。《学制》还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0-08-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晚期书院是国家的主要教育机构,大多数书院的都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创办了翻译学校、专业技术学校、军校等多种新型学堂,派出学生出国留学。洋务派还建议对科举考试加以改革,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未能如愿。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创办了万木学堂等多所学堂,引进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此间清政府颁布诏令,废除八股文,改书院为学堂,在京师创办京师大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各省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外而其它改革措施被废除。1903年清政府颁布章程鼓励自费、公费留学,1904年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将学制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段,另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与此系统并行。1905年清廷颁布上谕废除科举考试,另外由于新式学堂发展迅速,原来由礼部兼管的教育行政事务,改由新成立的学部管理(学部为中央政府十一部之一),后又设立劝学所为府厅州县的教育行政机关,成为民国后各地教育局的前身。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晚清教育改革的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两江交汇之处,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频繁的灾害、战乱使武汉地区民众生存处境艰难,遭受极大的苦难,同时落后的卫生状况、贫乏的医疗条件均为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空间。为了打开武汉地区的传教局面,基督教传教士积极开办诊所,通过施医赠药、救死扶伤等医疗手段来获取当地民众的信任,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1864年,在基督教传教士郭修理的请求下英国循道公会派遣传教医师施维善来到汉口,开办了晚清民国时期武汉第一家西药诊疗所,即后来的普爱医院,是近代教会医院的雏形。

——摘编自石松《晚清民国时期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慈善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英国的医院各自独立运营,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患者也无法享受到理想的医疗服务。1948年,工党政府卫生大臣安奈林.比万(AneurinBevan)推动实施了医院国有化改革,英格兰及威尔士的1143家志愿医院和1545家市政医院被收归国有,由卫生部设立行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改革之后,英国的公立医院总数为2688所,总雇员数约30万人。医院国有化通过区域性医院联合体形式,重新整合医疗资源,使“全民、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汉基督教会医疗机构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材料   1979年8月,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四川省广汉县进行了改革人民公社的试点,按照党、政、企分工的要求,将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改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取消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乡政府;取消生产大队,改设行政村。随后,全国多个省也进行了改革试点。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乡、民族乡和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争取在1984年底以前大体上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在改革的过程中,各地还设立了农工商联合公司、综合服务公司等经济组织。各村民委员会和经济组织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摘编自焦光辉《探索:经济体制的演变与博弈》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体制改革的影响。
2020-08-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卫所制度是明朝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军事组织管理制度,各地驻守卫所对安定一方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卫所制度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戍法,同时又揉合元朝的军事职官制度。继承前朝“以籍定役”和“役皆永充”的思想,分户列等以定差役,卫所军的身份一旦确立,除非特别规定,世代为军。明代卫所制的实施以屯田制为经济基础,利用卫所士兵垦种荒地,缓解国家戍守与军费供给矛盾。明代的卫所不能理解为现在的军营,它更类似于现在的生产建设兵团,基本上都管辖有面积多少不等的耕地和多少不一的旗军、普通民户或少数民族人口。

——摘编自彭勇《明代卫所制度流变论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卫所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创设卫所制度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顺治八年(1651),十四岁的顺治帝福临亲政,此后的十年亲政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削夺和清除了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两摄政王等大臣的权势,实施集权制。在用人方面,顺治一改多尔衮时期对汉官猜疑、压制的态度,十分注意笼络和依靠汉官。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是顺治亲政后采取的又一重大措施。此外,顺治又命兵部整顿驿政,以保障驿路畅通;推行恤刑条例,以体恤百姓,始行武举殿试,以选拔文武全才;制定行军律例,以整顿军纪等等。以上改革措施的制定与推行,充分体现了顺治的政治才干,使他成为清朝开国时期一位刻意求治、颇有作为的年轻皇帝。

——摘编自《中国历史纪事顺治八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顺治帝新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顺治帝的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