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王莽建立“新朝”(8—23年)后,为了缓和西汉末年以来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王莽新政、“托古改制(仿照《周礼》改革)”。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恢复“井田制”。实行五均制,在长安、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其职责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管理市场物价。由政府办理贷款,如果百姓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可以向政府借货,实行无息或低息政策。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发行20多种货币,价值比例十分不合理,货币贬值严重。由于王莽改制竭力复古,不切实际,所用非人,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加之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导致改制的最终失败。

——根据百度百科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措施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王莽改制中获得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德国成了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这引起了容克工商业阶级的恐惧,俾斯麦于是趁机对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严酷镇压。与此同时,俾斯麦又提出了“甜面包”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立法,以消除社会混乱现象。先后于1883年公布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公布了老人与残疾者保险法。俾斯麦还首创由官方定期检查工厂的制度,甚至公开支持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生产合作社”。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伴斯麦推行社会立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俾斯麦的社会立法。
2020-10-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寡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遗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宫兼任,代表朝廷到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化景云年间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积极意义。
2020-10-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崇左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漕运是通过水路把物资送达京师或其他战略重地的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长安地处关中,粮食不足需要南粮北调,而安史之乱又使得“漕运路绝”。德宗时,刘晏进行漕运改革,把整个水运道划分为南水(长江、运河、淮河)、汴河、黄河、渭水四段,交接处筑仓,并把三门峡一段陆运也改为水运,从而实现南方粮食经达长安的全程水运。为减少装卸过程中损耗,刘晏改以往散装为袋装,即使翻船落水也可打捞,保证物资从扬州安整运抵长安。自秦汉以来,漕工都是无偿服役,刘晏吸取教训,使用国家专卖食盐所得的钱雇佣漕工,使得漕运的劳动力得到保证。经过改革,关中地区粮食得到及时足量供给。

——摘编自《新唐书·刘晏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晏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刘晏漕运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创新发展于21世纪初。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提供“公益金”补助的办法,建立起了当地的集体合作医疗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称这一制度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要求各地参照执行。从此,合作医疗便成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衰落。1979—1985年,全国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由90%锐减到5%,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消亡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曾尝试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成效不彰,重建后的合作医疗主要立足于个人缴费。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此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后医疗保障制度出现曲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政府成立之初,官方医药机构只有太医署和尚药局。1142年,南宋政府在这两个机构之外又在临安建立了“太平惠民局”。四川、淮东、淮西、襄阳等地也相继建立惠民药局。惠民局内人员都是按照严格规定招募而来,所售药物价格仅为时价的三分之二。另外,如发生自然灾害和疾疫流行,惠民药局会依照官府的指示免费为百姓和军队提供药品。惠民局“制药有官,监造有官,监门又有官,药成……出售则又各有监官”。此外,朝廷经常派官员去地方惠民局监察药局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

如所收买的药材质量伪劣且有受贿行为,并依律治罪。药局还专门派遣公吏轮留宿值,若因失职不即出卖而影响了百姓购药,从杖一百科罪。此后,元、明两代均沿袭采用,称惠民药局。

——摘编自张宇《中国医政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太平惠民局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太平惠民局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1)根据材料,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出现自办银行现象的国际、国内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大量政府官职被总统和政党作为犒赏和馈赠的“礼品”分发给同党亲信和追随者,甚至国会议员手中也有大量的联邦政府职务可以出售和馈赠,许多官员把公职权力作为交换条件,中饱私囊。1883年,联邦政府签署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交的改革议案——《彭德尔顿法》。法案规定:第一,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第二,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第三,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该法案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用人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通过文官制度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界定了官员的身份和权限,对用人上的腐败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同时强化舆论监督,对腐败发起强大攻势,使其难以藏身,腐败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摘编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腐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0-10-15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藏封建农奴制经济在清初获得了一些新的发展,乾隆时期,开始出现了危机。最主要的问题是广大农奴所受剥削过于沉重,生活贫困,无法进行社会再生产。雍正五年(1727),清朝平息了西藏贵族之间的军事斗争,正式在西藏派设办事大臣。 乾隆六十年(1795),驻藏大臣松药、和宁对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给价雇役代替无偿劳役。并采取了抚恤逃亡农奴的政策,鼓励他们返乡生产。措施实施不久,就有1100多户逃亡农奴回到故乡,重理生业。对于那些“欲就近耕作者”,拨给地亩、种子,并两月口粮,“即令于彼处耕作”。取消了一些农奴主贵族的封建特权,如贵族的免役特权,严禁世家贵族私用差役。清朝对西藏农奴制的改革,借鉴内地较为先进的生产关系,把它注入西藏落后的农奴制生产关系,尽管这种经济上的变化还很微弱,但毕竟使西藏的社会前进了一步。

——摘编自金顶兵 《清初对西藏农奴制度的初步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对西藏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对西藏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官。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六科设掌印长官“都给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人(从七品),“给事中”若干(从七品),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凡六部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明朝出现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的科道并立现象,同时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明朝对科道官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监察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朝鉴察改革的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