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末以降,中国史学经历过三次明显的转型。这三次转型的中心议题,都在于寻求史学“话语体系”的革新,其结果是出现了三种形态不一的“新史学”。第一次变学转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中间经历过梁启超等人倡导的“史界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学术“西化”等不同阶段,而其目标所向一直都是改造传统史学,实现中国史学的“现代化”。第二次转型发生在1949-1966年间,其结果是确立了一种由党性原则所主导的“新史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旗帜,效法苏联史学的范式和体系,基于意识形态的基本元素,构造出一套新的史学话语。“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史学进入第三次转型,倡导思想解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

—一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中国现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史学转型”的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2023-05-26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5史学研究
2 . 20世纪30年代周谷城完成《中国通史》,书中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反抗运动;关注不同阶级阶层的对立转化;关注民族关系,力图说明各民族历史贡献。到1948年,此书共重印12次,但书也屡屡被禁,有人攻击作者“马克思主义嫌疑”。这反映了(     
A.唯物史观在中国不太被认可B.政治环境影响着史学的发展
C.军阀割据引起社会剧烈动荡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023-05-26更新 | 50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随着渤海政权的不断发展,唐朝在渤海国设立羁縻府州,唐渤交流密切,加上渤海积极开展对日交往,因此尽管渤海国自身未能保留下文献记载,但是在唐朝和日本文献中留下了相对丰富的记录。特别是唐幽州行军司马张建章出使渤海后根据见闻写了《渤海国记》,相关内容为《新唐书·渤海传》吸纳,为我们保留了大量渤海鼎盛时期的制度、文化记录。与此同时,由于文献史料较为有限,有关渤海国都城建制、结构功能、文化特征等层面还需依靠考古材料加以深层揭示。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与文献的互证才能确证史实
B.私人撰述的史料价值往往高于正史
C.边疆史疑难问题的最终解决须经考古
D.历史研究需审视多类型史料的价值
2023-05-22更新 | 64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很长时期内,我国的教科书都使用欧洲通行的“地理大发现”,但一些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重点强调欧洲人对未知大陆的发现。目前,我们的教材用“全球航路的开辟”来代指这一历史事件。这体现了(     
A.欧洲中心论到全球史观的变化B.民族史观到近代化史观的变化
C.近代化史观到全球史观的变化D.欧洲中心论到革命史观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金史》和《宋史》对这场大战有不同记述。《宋史·岳飞传》载:“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金史·宗弼列传》载:“(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宋史》多源于宋代国史、实录故可信度更高
B.弄清历史真相须有实物史料佐证
C.历史记载往往受到著史者立场的影响
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2023-05-19更新 | 553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1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世间》是当代作家梁晓声(1949年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1712月首次出版。小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10年代,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小说中的人物有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有的子承父业努力打拼辛劳谋生,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摘编自马丽萍《梁晓声:<人世间>敲击着所有浮躁的灵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世间》这部长篇小说具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的理解。
2023-05-19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大题07 史料价值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7 . 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多个以道路和墙垣规划的规整功能区,形成了多网格式的结构布局,这成为研究当时城市的规划思想、礼仪制度、统治制度和早期国家都城制度的重要资料。由此可见(     
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史学研究的发展B.历史学家应以挖掘全都的细节为己任
C.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用新技术唤醒D.新史料的发掘有助于历史认知的拓宽
2023-05-19更新 | 40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如表是关于明清海禁政策的不同记述。据此可知(        
内容出处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反颁布“迁海令”。明王朝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人民版必修二历史教科书
中国清代前期实行“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接受了这一观点。百度百科
1684年康熙皇帝诏告天下曰:“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皆开海贸易”。1787年《皇朝文献通考》
A.中西方对海禁政策的认识不同B.明清厉行海禁维护小农经济
C.海禁政策实施状况需全面论证D.西方操作导致海禁观点盛行
2023-05-17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中国古代史(选必贯通部分)(4大考点8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0年,德国公使巴兰德向总理衙门提出:“紫光阁为筵宴藩属之地,见诸记载,各国使臣于此处觐见,于体面有碍”,要求必须改变觐见地点。后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改为北海的承光殿,再改为皇宫内的文华殿,旋又改为皇宫内的乾清宫。这反映出(     
A.外交礼仪成为中外交涉的核心B.西方国家力图与清朝实现平等外交
C.清廷外交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D.列强意在借外交礼仪攫取侵略特权
2023-05-14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辑于公元前21世纪前期的《苏美尔王表》记录了最早的国王们的统治顺序和年代,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最早的国王们的统治时期异乎寻常的长;有些国王考古证据丰富、完整,但在王表中却无一字记载。这说明(     
A.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B.文献史料须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
C.传世文献记载为真实历史的存在D.西方史学家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2023-05-14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1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一历史(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