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图是1857年11月14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广州全景速写》。英国记者不仅画出了城北要塞和遭到炮轰的内城督府衙门位置,还做出如下报道:“这种公开决裂是由于中国官员扣押本国罪犯而引起的……中方没有就违反英中条约,侵犯英方条约权利和对英国国旗的侮辱做出道歉。”对以上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图像史料难以还原真相B.绘画作品具有学术价值
C.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解释D.职业修养决定新闻内容
2024-04-1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有英国学者指出: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全球性,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则是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史。他不仅认为欧洲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非中坚力量,而且认为自古以来,如果看不到亚洲、阿拉伯、拜占庭和斯拉夫民族的影响,看不到欧洲与广大世界的联系,也就无法理解西欧的历史,他指出,正在兴起的亚洲不久将把欧洲抛在后面。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时代不是欧洲或欧洲化的时代;欧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太平洋时代。他倡导建立全球历史观,“不仅放眼世界、展示全球,而且不带成见和偏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的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当代史纲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1873年,英、美等五国公使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觐见、呈递国书时行三鞠躬礼。清廷不同意,双方往复辩论数十次无果。李鸿章建议,中国与列强已订约,再不能用属国之礼相待,清廷采纳其建议,在礼仪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清廷的“让步”说明其(       
A.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C.具备了近代外交意识D.与各国的宗藩关系瓦解
2023-09-08更新 | 16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兴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某同学的读书卡,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名摘编内容
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年)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是:人人能以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学的机会。
徐复观《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1961年)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
唐德刚《胡适杂忆》(1996年)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开风气之先,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吴根友《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2013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进而更加全面,对其“历史观”学术价值与产生的问题分析,也趋于客观。


(1)指出《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
(2)指出徐复观、唐德刚、吴根友三位学者对胡适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之后众多科学研究学会得以建立。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批准专利不到300项,19世纪中期上升到4500项左右。这些专利被迅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推动了众多行业的进步。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实行教育内容改革,把科学技术引入大学教育。与此同时,大量的英国专业技术人员到欧洲留学,技术移民尤其是熟练工也从欧洲其他地方来到英国参与工业发展。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1949年11月,党中央组建中国科学院,承担全国科技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计划引领、统筹分配、组织动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体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我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共十四大后,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演变过程,并分析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的科技创新管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07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新工党上后以后,主张“第三条道路”,平衡经济发展和城市社会环境的同步更新。1998年政庭成立“城市工作组”,综合高品质设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政府治理等多方面的原则与描施。政府将工业遗迹改造为新的消费、创意空间,为工业化时期的“不良资产”注入后工业时代的新功能。政府推动以提升公共空间质量为目标的内城再美化运动,内城中心区得到改头换面的提升。政府意识到郊区化对发展经济的潜在价值:新城及“边缘城市”适于培育知识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郊区风情的文化产业,可以形成更具经济多样化及竞争力的“郊区增长极”。政府还提出“可持续城市设计”,核心主张是: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满足居住需求的同时,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摘编自杨震《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英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镜鉴》

(1)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政府推动城市更新的措施和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新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幻想利用日本“以东制西”,提出联日主张。80年代开始转向“联俄制日”。19世纪末,作为保全中国主权和防止日俄未来图谋,开始采取“联美英制俄日”的政策。材料中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中国近代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李鸿章坚持自强求富的施政纲领D.统治集团对列强的本质认识不清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世纪30年代末,广东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轻工外贸城市区和潮汕平原城镇群,城市商贸相对发达而工业基础较弱,赌、毒、娼、走私贩私等畸态异常突出。近代广东的城市发展
A.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普遍模式B.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特征
C.缘于政府主导的资源开发战略D.反映通商口岸城市的均衡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接管大城市后废除保甲制,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因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街政府被撤销。1954年,国家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据此可知,城市基层行政机构的变革
A.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B.发挥了统一战线作用
C.凸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