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妲己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其在历史记载、历代文人吟咏,再到明朝演义小说中,多为妖孽祸水形象,是倾商亡殷的罪魁。但也有不少人为她“翻案”,给予她同情。例如鲁迅曾在小说《阿金》中说“我一向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绝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这说明,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     
A.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价依据B.以是否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衡量准则
C.以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作为标准D.要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来进行考量
2024-05-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以往学术界,根据共产国际七大报到登记表、魏拯民给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信、日伪当局对其赴苏参会的记载等,认定其参加了共产国际七大。但新出现的史料《莫斯科档案(李大钊同志略传)的背后》说他没能参加共产国际七大。由此可推知(       
A.档案史料受到官方影响,主观性较强B.史料的多元性模糊了历史的细节
C.史学研究应首先进行史料真伪的考辨D.史料挖掘能够推动历史研究发展
2023-11-20更新 | 134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烽火戏诸侯”是《史记》中的一则历史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烽火谎称犬戎入侵,史称“烽火戏诸侯”。有学者详考历代文献,发现最早记载这一故事的是《吕氏春秋》:周幽王置大鼓进行击鼓传音以备犬戎入侵,后为博得褒姒一笑多次击鼓,以至于犬戎入侵时诸侯无人来救,其中明载“幽王击鼓”而非点烽燧。据考证最早的“烽隧制度”仅见于战国时期《墨子》,迄今发现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为秦代“通权火”祭祀所用,可见司马迁当是根据汉代的预警方式来推知西周时期的情况。这表明(     
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历史的全部细节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可以弄清
C.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2023-11-18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是国家规定不能出国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这件铜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其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虽很简略,却记录了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该铭文与《尚书·牧暂》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完全一致。后来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中的天象记载,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由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这说明(     
①跨学科研究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地下材料与纸上材料互相印证,有助于历史事实的考辨
③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④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0-08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关于“共和行政”,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是“共伯和行政”,即共伯和代行王政,类似记载既见于《鲁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又见于出土文献——古本《竹书纪年》;二是“周公、召公行政”,即周公、召公二人共同代行王政,主要见于《史记》。近年,有学者结合当代出土文献清华简《系年》对此作出新的研究,认为“共伯和行政”是历史真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代出土的文献比前代的出土文献更可信,因此史料价值更高
B.前一记载的史料来源比后一记载更加广泛,因此其可信度更高
C.当代的一些新近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
D.对于存在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依靠推论想象等方法加以确定
6 . 2023年2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包括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在内的五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四角坪遗址(下图)为中部方形夯土台基,初步推测是秦统一后代表国家意志的礼制性建筑,是从王国到帝国阶段转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秦代唯一代表国家礼仪的系统性建筑,对研究秦朝的礼仪、建筑都极具价值。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史实的证明,是考古学家而非史学家的事
C.考古仅限于寻找证据,需有文献记载加以印证
D.史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基于考古发现的主观推断过程
2023-06-25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其中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凡天下寺总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四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而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中则记载唐朝:“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对于上述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唐书》为二手史料,无可信度
B.《唐六典》为官方记载,可信度更高
C.史料之间互证有可能探究出历史真相
D.证明唐朝时期道教地位低于佛教
2023·广东佛山·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三国时期,孙吴田租改制频繁且剧烈。以下为若干论述。
旱田征收旱米,具体称作“旱租米”、“旱税米”、“旱限米”等。但嘉禾三年以后的吴简未再见到此类记载。

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

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

(西晋)陈寿《三国志》卷47《吴书·吴主传》

湖南地区普通吏民耕种的租、税田,每亩收租米12斗,秦朝和西汉当地大约每亩收租1斗3升。

《走马楼吴简嘉禾五年诸乡田顷亩收米乡住簿研究》(2020年)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吴简是出土文物,能真实反映历史全貌
B.后人研究是二手材料,故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C.《三国志》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立场
D.吴简与《三国志》记载一致,可断定田租低
2023-05-25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晋书》成书于唐,记载晋人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乡民与南山猛虎、西沈蛟龙合称为“三害”。后周处自知为人所恶,于是“射杀猛兽”“投水搏蛟”,发愤图强,并除“三害”,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得朝廷重用。清代《晋书校勘记》指出该典故源于南朝宋《世说新语》,考证周处拜师“二陆”为“妄传,非实事也”。张庆民《周处自新真伪考辨》认为当时世风重品藻,陆氏乃“江东大族”,为世所重,将周处自新一事附会在他们身上有其现实诱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世说新语》作为第一手史料,具有周处自新的真实性
B.《晋书》选材来自小说家言,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C.《世说新语》成书早于《晋书》,因此可信度相对较高
D.《晋书》《世说新语》作为史料,应该注意作者的立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代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因“剪发”一事为时人和今日所乐道。关于“剪发”的原因,官方记载有些讳莫如深,《清史稿》中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对此乾隆皇帝的御批中只有“皇后疯了”四个字的解释。民间传说大多套路一致,皆云皇后因乾隆宠幸民间女子醋意大发而激情剪发。这说明 (     
A.正史记载多有避讳,故不可信B.野史传说生动有趣,但纯属臆想
C.史事存留载体多样,各有价值D.历史解释因人而异,且不断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