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3851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抗灾斗争史。从先秦至明清,逐渐建立了赈贷、平粜、蠲减、贫分、移民等体系完备的救灾赈济的荒政制度。范仲淹任杭州知州时,遇杭州大旱,吴中大饥,饿殍枕路。范仲淹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发放粮食并鼓励民众存粮,增高米价至180钱,四方商人争相进密,粮价回落至斗120钱。二是大兴土木,“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兴造寺庙、粮仓、吏舍,日役千夫。”三是竞渡宴游。“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范仲淹“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摘编自邓拓《中国救荒史》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18761878年,华北、西北等省持续三年大面积干旱,这场被称为“丁戊奇荒”的特大灾荒和其后流行的瘟疫,造成上千万人口的死亡。清政府财政困难,主要靠民间赈济,江南士绅自发到华北赈灾,赈灾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外国教会也积极赈灾。洋务派地方大员参与赈济的整个过程。在军务、洋务和赈务发生复杂交织的情况下,洋务派“求强”“求富”活动出现顿挫。洋务派出现了主张农工商各部门相弥相补、发展近代工商业和近代农业以减灾备荒的思潮,并主张建立官、商、民多种力量相结合的救灾备荒体系。

——谢高潮《晚清洋务派恢复社会经济的荒政主张与活动》

材料三   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研究三时段理论。布罗代尔有关历史的三时段理论,即人类历史发展分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对应着历史的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地理环境是决定历史演进的根本要素,因为地理环境因素,变化极其缓慢;制度、法律、习惯等社会演变相对缓慢;普通人个体是历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王伟《布罗代尔史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范仲淹荒政三策的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丁戊奇荒”对近代中国荒政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布罗代尔三时段理论。
2023-03-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75年、1882年、1885年,相继颁布三部《工人阶级住房法》;1890年、1894年、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 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3)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形势,谈谈你对粮食安全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朝前期,在"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思想指导下,根据边疆与内地不同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在新疆实行政教分离,基地大臣只管军事,日常民事大多交由少数民族上层管理;在东北地区设立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以军事统辖为主,兼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多元管理模式;在蒙古地区吸收满旗制度、蒙古草原会盟的习俗,建立盟旗制度。

1840年后,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动,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因俗而治"的传统政策,重构对边疆的统治,开展了边疆建省运动。1884年设新疆行省,实行屯田、移民实边等措施发展生产,加强边防建设。1885年设台湾行省,采取了发展邮电、修筑铁路等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建设。1907年,清政府任命徐世昌为东北三省总督,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各设巡抚一名,在东北采取移民实边、开商埠、借国债、修铁路等一系列措施。

——据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朝的边疆治理政策。
2021-06-02更新 | 472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尚武思潮是千年变局逼迫下社会意识转型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85月,张之洞在奏章中提出“尚武救国”的改革倾向。他指出西方国家以尚武为荣,中国的富强之路或可通过“寓科举于行伍”而实现。1904113日,张之洞等人制定“癸卯学制”,更加重视“尚武教育”,规定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并于文高等学堂中讲授军制、战史、战术等要义。1906年《学部奏请宣誓教育宗旨折》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尚实”等结合起来。一时间尚武教育思想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赞同。如《大公报》即撰文评论说“既可舒畅筋骨,又可熟悉步伐,由此进业,大可鼓气尚武之精神也”。

梁启超“欲先新吾国,当先新我民”的思想也是近代尚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1902年,他提出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要以“尚武”为培养“新民”的途径。他说“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立国者苟无尚武之国民、铁血之主义,则虽有文明,虽有智识,虽有众民,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

——摘编自谢忠强《近代中国尚武思潮论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尚武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