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6 道试题
1 . 17世纪以来,英国社会资本出现了转移,乡绅、市民等中间阶层逐渐兴起,贵族渐渐衰落,自由农有的转向工资劳动者阶层,甚至穷人也出现了分化。这种状况突出反映了当时英国
A.价格革命影响深刻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政府推行重商政策D.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二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最为可信
B.单一的当事人记载不符合历史真相
C.可以相互印证的资料可信度更高
D.传说故事不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也D.中古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周谷城学术精华录》:“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
C.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7 .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中关于古代帝王的称号有 ( )
①谥号 ②庙号 ③年号 ④尊号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7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道:“(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
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追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A.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