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子的思想呈现为以法律为核心、术和势为两翼的架构,该思想架构是以君、臣、民为作用链条的。在此作用链条中,君主集法、术、势于一身,而臣和民不过是此宝塔式结构中下面的两个层级;该作用链条的作用顺序是人君驾驭群臣,群臣则要担负起治民的责任。

——摘编自陆玉胜《韩非子法制思想的再阐释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秦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的思想权威,而“独尊儒术”是汉代统治思想确立的根本标志。董仲舒借鉴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将儒学哲理化,完成了儒家道德学说的宇宙论证明,在儒学史上首次建立了儒学形而上学的基础。此后,儒学不仅由民间升入庙堂,而且更具有了“独尊”的地位。董仲舒经学思想的传播,导致儒学的“子学时代”终,经学时代”始。

——摘编自陈寒鸣《“天人三策":武帝对儒学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法治的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独尊儒术”局面形成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新儒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思想与社会”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三色旗最初的用意是象征皇室与人民的结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旗帜上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现代含义是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摘编自《法国国旗颜色的含义》

材料二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他们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

       ——摘编自李宏图著《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

材料三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本坂垣师团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官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利保证。

       ——摘编自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四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10年间,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欺凌,中国各族人民陷入被压迫、被奴役境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回民支队、内蒙古抗日游击队等许多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抗日力量,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中国各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针对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扶持下,策划、制造“西藏独立”“东突厥斯坦”、伪“满洲国”等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形成的共同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孤独的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美洲居民发源地古代文明
今墨西哥尤卡坦字岛和中美洲一带培育出世界上蔽早的玉米:独创出完外的象形表意文字体系;独创二十进位法:含字塔敢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今墨西哥地区独创“浮园耕作法”和大规模水力灌溉体系;国家首都特诺奇蒂兰城与亚欧大陆任何一座都诚相比都毫不逊色
南美中央安第斯山脉高原国王权威极高,被视为太阳的化身;培植40余种农作物;首都库斯科琥四通八达,筑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大道

材料二   在整个人类文明体系中,美洲文明是一种极为独持的类型,它是一种在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的状态下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同时,美洲辽阔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得美洲文明内部的各种文明之间隔绝、闭恋的特征极为明显。美洲文明在其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各个地区的文明发展极不平衡。当大多数地区尚停留在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原始社会阶段时,也有不少地区进入了以发达的农耕经济为主的、相当强盛的奴隶制时期。此外,与亚欧大陆的古代农耕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不同,美洲的古代文明皆起源于高原地带。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晋新、周巩固主编《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①、②、③创造出的灿烂文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美洲形成“独特文明”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实行。

“福利国家”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业救济、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津贴等;二是提供诸如教育、医疗、托儿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其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的,“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普遍存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更加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和健全,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分阶段进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政策在欧美广泛实行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代中国共同富裕思想发展的特点。与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相比,中国在推进共同富裕上体现了哪些特色?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社会发展与民生的关系。
2022-03-09更新 | 59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教育快速发展。工人阶级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不断调整和改善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工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棉纺织业中,“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每一个棉纺织业的工人获得满意工资的唯一途径就是接受尽可能多的技术教育,这样每个工人才能值更高的工资”。工业革命还带来了整个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重视。18世纪后期,导生制学校以及专门为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的技工讲习所等一系列教育组织机构也逐渐发展起来。

——摘编自朱静轩《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教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教育不断地向工业化需要的方向发展。1785年,“主日学校协会筹备会”成立,使得主日学校(星期日学校)在一些工业中心获得了广泛发展。从1780年到1795年,短短十五年间,全英国已设有主日学校1012所。主日学校为了吸收更多劳动家庭的子女,不仅传播宗教信条,也传播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在19世纪后期,主日学校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而日益减少,但它对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在1805年至1840年之间,男性的结婚签名率从60%上升到65%,女性从35%上升到50%以上。到19世纪末,文盲仅占英国全部人口的3%左右。

——摘编自张泰山、汪建武《英国工业革命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人教育不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表现。
2022-03-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和利物浦拥挤的地窖和阁楼(法国)里尔和鲁昂得到了复制,工业贫民窟的恶劣后果引起了医生、作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的关注。波德莱尔问道:“无论一个人属于哪个党派……看到这些体弱多病的人呼吸着工厂的尘土,吞食着棉絮,身体被白铅、水银……浸透,在虱蚤之中,人类最伟大和最基本的美德在那儿与最刚强难化的罪恶、出自教养院的污秽相互依偎,怎么可能不被触动呢?”

——摘编自【美】乔治·罗森著《公共卫生史》

材料二   19世纪在铸造大口径磨光下水道和铁管方面的成就,使远距离供水成为可能,同时至少也能处理附近小河的污水……许多医务官能毫无困难地证明污秽拥挤和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与城市传染疾病之间的关系……比河特丽斯和悉尼·韦布指出:19世纪是市政社会主义的世纪,大楼内每一项单地的改善都要求归集体所有并集体经营市政设施:自来水总管、蓄水池、导水管、抽水后,水总管、污水处理厂、污物处理场。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一起源、演变和前景》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2时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化认识的不同角度,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西方国家城市化的重要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同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样,拉丁美洲(当时称伊比利亚美洲)独立战争正是发生在一个智力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矿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科学技术来解放生产力。因此,殖民地时期教育的世俗化改革逐渐废除了教学中的经院哲学内容,到18世纪后期,西属美洲大学的课程中已增添了科学和哲学的内容。一些科学性报刊以及印刷厂的建立,既在殖民地创造了一种科学文化,又激发了独立成争所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觉性的觉醒*私人图书馆藏书对于解放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民众,尤其是土生白人的思想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的各个角落都兴起了追求科学和“有用技艺”的进步运动,成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团体和与科学有关的组织,这些机构促进了殖民地在化学、矿物学、天文学、植物学、医药学和外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材料二   随着拉美科学的发展,18世纪和19世纪的殖民地形成了一批科学和技术精英阶层,这—阶层在出现之初便不独立于政治事务之外,而是积极参加独立和民族国家建设运动,将科学转化为一个有力的政治工具,使科学彻底与殖民地的政治利益交织在一起。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爱国科学”和“民族科学”的产生,催化了独立的民族认同的形成。拥有启蒙思想和新知识的科学家及知识分子不但为独立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愚础,而且是独立革命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白宋霞《启蒙运动、科学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立运动前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科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